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两年前,我省在14个县(市、区)启动新一轮新型职业农民试点,通川区就是其中之一。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工作推进中,通川区不断在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教育培训、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在通川区津达家庭农场,由通川区农业部门指派的技术顾问正在对农场工作人员进行电商知识培训。正在认真做笔记的这位叫郑伟,是津达家庭农场业主,同时也是通川区首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前不久,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农场内搭建了专属直播间,经过系统的电商理论知识学习后,郑伟尝试主动参与直播带货活动,在各类电商平台上为自己的农产品代言。
像这样的“小班制”上门培训服务,是通川区深化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近年来,通川区农业部门在培训制度上下功夫,运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传统教学与线上培训相结合模式,创新“一带一”“一帮一”结对培育提升机制,全面提升培训实效。同时,通川区还用好用活试点政策,全面保障落实试点对象的社保医保等资金匹配,鼓励金融机构为资信良好的试点对象发放信用贷款。在津达家庭农场,两年以来,业主郑伟已累计享受社保补助2.1万元,并通过“政银担”政策成功贷款300余万元。
截至目前,通川区已培育试点对象289人。随着资格认定、教育培训、政策扶持等方面工作的全面推进,农民真正成为体面职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