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达州遭受强降雨袭击,降雨“间隔时间短、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区域叠加多”。各地各级闻“汛”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连夜实施转移,开展清淤消杀,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凶猛的汛情面前,全市人心安定,市场稳定,市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农副产品价格稳定。
街道干部职工“挂包”上阵
通川区编织安全防汛“智慧网”
7月11日凌晨,万籁俱寂,达城滨河路东口至南门口沿河路段却人影穿梭。
州河水位逐渐上涨,通川区东城街道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防汛突击队,连夜组织滨河路东口至南门口沿河路段商户紧急避险转移,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大家加把劲,动作快点,确保每一位居民和商户都能安全转移!”现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通知低洼地带的商户和居民紧急疏散,有序组织撤离,全力协助他们转移贵重物资。经过一夜奋战,处于危险地带的 208户商户416人得到妥善安置。
据了解,为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和严峻的防汛形势,东城街道制定了详细的防汛工作方案,实施干部挂包防汛机制,将街道的每一位干部与防汛区域、任务进行“一对一”挂包联系。
在挂包防汛机制中,东城街道的干部职工深入责任区,与居民群众建立紧密联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值班和巡查制度,确保 24小时有人值守,随时应对险情。
多个乡镇水位上涨村道被淹
紧急避险转移5.4万余人
7月11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达川区多个乡镇水位急速上涨,多条道路洪水漫上路面,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景市镇机关、站所、村(社区)党员干部尽数出动,分组分片下沉开展防汛抢险工作,通过投亲靠友、集中安置、外出租房“三个一批”方式,全覆盖转移受威胁群众。
南岳镇干田坝水位急速上涨,党员干部迅速行动,挨家挨户排查,帮助群众转移重要财产。经过数小时奋战,群众得到妥善安置,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11日12时30分,渠县三汇镇迎来2024年首次洪峰过境,洪峰水位257.01米,净涨16.34米。三汇镇受洪水影响区域的商户及居民已全部搬迁撤离。
当天15时许,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龙坪村部分村组道路房屋被淹,村民被困家中。达州高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利用冲锋舟冒雨涉水搜救被困人员。经过两小时紧急救援,被困的28户62人全部转移至安全位置。
截至7月10日20时,未收到人员伤亡、失踪情况报告。初步统计,全市共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54352人,相关灾情正在进一步收集中。
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7月11日上午,记者走访达城各农贸市场了解到,蔬菜、肉类、蛋类和水果等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在朝阳农贸市场,蔬菜档品种齐全,摊位上摆满了空心菜、莴笋、丝瓜、苦瓜等新鲜蔬菜,吸引市民挑选购买。
前来购买肉类的市民也源源不断,市民彭女士告诉记者,“我每天都来市场买菜,这几天蔬菜肉类价格和以往差不多,我感觉没有什么变化。”
在西圣农贸市场,肉档档主张先生表示,“没什么影响,也是平常那样,货源很充足,不会出现短缺现象。”“平时卖2元、3元的菜,今天还是这个价,我们拿货也没有变贵。”蔬菜档档主何女士说。
记者走访期间,不少档主表示市民们不用担心蔬菜、肉类等生活物资供应问题,“就算有小幅涨价,待洪水退去就会恢复到平常价格。”
水退人进清淤消杀
宣汉千余干群奋战9小时
7月11日一大早,州河水位上涨淹没了宣汉县城滨河路低洼地段,全县51个部门(单位)共120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披上雨衣,拿起扫把铁锹,奔赴洪水淹没区域,参与到抗洪抢险和清淤工作中。
据了解,此次抗洪救灾,宣汉县环卫所共投入8台垃圾清运车、1台大件垃圾清运车、20多辆手推车、6台洒水车、300多米消防水带、两台铲车等设备物资,清运淤泥及漂浮物等20余吨。
洪水退去后,宣汉县疾控中心、县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等单位立即开展消毒消杀工作。
“这次我们组建了5支消毒消杀队伍,共计20余人对县城滨河路、酒厂小区等重点区域加大消毒消杀力度,使用消毒消杀药品200公斤,消毒消杀面积 1万余平方米,确保洪灾后不发生疫情。”县疾控中心主任陈春林介绍。
经过全县干部职工近9个小时努力,当天16时许,滨河路受灾路段基本清理完毕,整洁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