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地区最为宝贵的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就是为子孙后代守好高质量的“饭碗田”。
2024年以来,达州高新区把握量质并重、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采取硬招实招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让耕地保护底气更足、措施更硬,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高效管理守好“责任田”
“我的日常任务就是到田里查看是否有损坏耕地、私搭乱建、乱堆乱占等现象。”7月5日,达州高新区河市镇成都山社区田长陈乔一大早就开始例行巡田。临近中午,在确认辖区耕地一切正常后,陈乔打开四川省田长制巡田APP将本次巡田的情况进行了如实汇报。
这是达州高新区田长工作的日常,每周村级田长便要像这样仔细地巡逻辖区耕地一次,确保都能正常耕种。可以说,田长制工作的推进,大大强化了达州高新区耕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成效。
田长制是指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而建立的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田长就是这一方农田的守护者,其职责就是巡查并遏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非耕地化”。
从2022年起,达州高新区将田长制作为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政策。该工作开展以来,达州高新区先后制定并出台了《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方案》《“田长制”运行规则(试行)》等工作细则,并按照每月、每周“线上+线下”通报,点对点指导的方式层层压实田长工作属地责任,确保基层田长工作如实开展,防止“打卡式”巡田现象。
为了提升基层“田长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达州高新区还通过设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有奖举报制度。基层田长每发现一条确切的占用耕地行为,便可得到50至1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以此来提高田长制工作的实效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发现率、处置率。截至目前,达州高新区已建立完善了区、乡、村三级田长加网格员责任体系,设立区级田长9人,乡级田长46人,村级田长61人,网格员303人,设立田长制公示牌68个,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
强化保护扩充“优质田”
不久前,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根据上级提供的遥感影像图斑显示发现,辖区斌郎街道石沟村存在一块面积约80平方米的卫片图斑,在了解到情况后,该部门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核实。经现场调查,该图斑为村民自建房,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属于非法占用基本农田。
调查完成后,斌郎街道自然资源所迅速对巡田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进行拆除整改,目前耕地已恢复原状。
从发现非法占用行为的准确客观,到迅速行动的干净利落,高效的行动效率不仅是日常工作中对上级提供的遥感影像图斑的细致对照,更源于达州高新区建立的严密卫片执法监管体系。这一体系的运作,如同一张精密的网,时刻监控着土地使用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确保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无所遁形。
2024年以来,为了确保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达州高新区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卫片执法监测体系,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辖区内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了自然资源典型违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智能化识别和图斑提取,用卫片执法“堵”住耕地占用途径。
有“堵”还得有“疏”。在通过卫片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的同时,达州高新区还通过该监测体系严格排查辖区土地,对辖区撂荒耕地大小、位置精确定位,通过委托复耕、流转复耕、项目复耕等模式,加强撂荒地整治,提升耕地面积。
2023年以来,达州高新区耕地先后流入2212亩,其中承诺耕地面积668亩;永久基本农田增加1943亩;核定新增耕地面积782亩,水田规模592亩,实现了耕地“进出平衡”目标。
标准引领打造“质量田”
要守住耕地红线,不仅靠扩大耕种面积,耕种质量同样重要。
达州高新区金垭镇长溪村高标准农田里的稻谷正值生长关键期,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对土壤的改良和精准的水肥管理,稻谷不仅生长迅速,而且植株健壮、穗大粒满,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以前,我们种地全靠人力,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受天气影响。现在不一样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我们尝到了甜头。”长溪村种植户刘德友说,“土地平整、灌溉系统完善,特别是规模化种植后,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大型农机进行播种和收割。”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对于该村的种粮户来说,春种秋收有着越来越多不一样的体验。这不仅仅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更是达州高新区严守粮食耕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最重要的一环。
为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3年以来,达州高新区明确投资3480万元,为辖区建设10000亩高标准农田。这些田地按照“旱涝保收、宜机作业”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建设的要求,进行土地平整、田埂修筑、地力培肥,并配套有蓄水池、排水渠、机耕道、山坪塘等设施,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粮田”变“良田”。
据了解,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作自2023年11月开工,截至目前已实际完成投资1400万元,完成建设6500亩,整治山坪塘10座,新建蓄水池2口,新建沟渠14.8公里,整治田间机耕路18公里、建设高效节水面积1000亩。(王灿然 刘姣 邓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