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作为革命老区,我市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我市深刻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健全完善拥军服务体系,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双拥文化,进一步巩固“双拥模范城”建设成果。建设退役军人共建共享“服务超市”、打造退役军人尊崇网服APP平台、常态化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全面落实拥军优抚优待政策……多项工作得到国家、省级部门认可,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
铺好军地融合“同心路”
2023年9月15日19时30分,一场“情系国防·你最美”发布仪式在巴山大剧院举行,现场发布了“戎装虽解、军魂永铸”的10名达州市“最美退役军人”;“心里装着部队、爱兵胜似亲人”的10名达州市“最美拥军人物”;“默默奉献、选择坚韧”的10名达州市“最美军嫂”。
2024年1月4日,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发布决定,授予达州市、万源、宣汉、大竹、渠县“四川省双拥模范城(县、区)”称号,一时间,各级媒体纷纷聚焦我市,围绕我市双拥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挖掘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巴渠大地军爱民、民拥军红色故事。
……
这些都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驻军部队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推动双拥工作、涌动双拥暖流的缩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革命老区、兵员大市、安置大市、优抚大市,我市现有退役军人群体近30万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常抓不懈,把双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商讨研究,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在创新性、生动性上做文章,在制度化、常态化上作谋划,不断赋予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内涵。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协调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军政座谈会、党管武装工作述职会,形成从地方到部队、从领导机构到成员单位、从机关到基层,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纵横成网的双拥工作大格局,掀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崭新篇章。党政军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重大事项亲自谋划,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大问题亲自督办,引领全市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外,我市全力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弘扬,借助全媒体矩阵宣传报道双拥工作,制作《铁血脊梁》《我等你》《少年强》等系列双拥文化作品,定期发布双拥工作动态、先进典型事迹,阅读量超50万人次,红色双拥文化深入人心。举办一、二等功现(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巡回展,开展清明祭扫、烈士公祭等系列活动,年均受教育学生和群众达20万人次。培树先进典型40余人,涌现出全国“劳模”退役军人朱鹏程、全国“见义勇为勇士”退役军人蒲岳、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欧惠、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百名优秀主任”谢鲜琦等一大批新形势下的双拥模范。
用情服务
办好双拥工作“暖心事”
今年6月1日,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职业宕渠智在賨都”2024年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共有200余名退役军人、100余家招聘企业参加,提供运营策划、人事文员、导购销售、教育培训等岗位2000余个,30余名退役军人与招聘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为实现退役军人就业顺心,招聘企业用得放心,今年以来,渠县采取“入企参观+专场招聘+岗位自选”模式,让退役军人走进多家企业,集中参观食堂、宿舍、生产车间等场所。“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倾情付出,让我们对渠县的企业和经济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找到了就业方向和心仪的岗位。”退役军人黄海龙应聘成功后开心地说。
双拥品牌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道风景,我市以聚焦做好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工作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安置就业、优抚优待、困难救助三大工程,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走深走实。
高质量做好安置就业。挂牌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学院,出台《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自主就业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暂行办法》等文件,统筹推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助力学历提升1000余人,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100余场次,2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全市退役军人就业率达98%以上;为军创企业减免税收超2000万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895万元,累计为退役军人贷款授信金额2.83亿元。
优抚政策全面落实。按时足额发放优抚资金35亿余元,挂牌成立3家优抚定点医院,减免补助医疗费310万元,为352名困难退役军人解决住房保障;办理优待证15.3万余张,面向全国优抚对象发布100余项优待清单,优待证“含金量”持续增加;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军人子女优待高质高效落实,军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优先安排在县(市、区)重点学校;“阳光安置”退役军人,安置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实施“情暖老兵·关爱帮扶”公益行动。建立3450万元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专项基金,累计帮扶困难退役军人1.5万余人次,帮扶金额1200万元。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市积极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我市建成2492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成国家示范型服务站282个,万源大面山村服务站被四川电视台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红色服务站”;建成退役军人共建共享“服务超市”38个,创新做法被央视《新闻直播间》宣传报道。
双向奔赴
架起军民鱼水“连心桥”
我市坚持主动问需、靠前服务,为驻达部队解难题、办实事,聚焦“三前”、巩固“三后”,助力部队战斗力和地方生产力共同提升。出台服务备战打仗措施,投入资金近10亿元支持驻达部队建设国防教育基地、达州军供站、渠县营房等项目,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无缝对接。
我市始终坚持用最高标准彰显优待尊崇,“真金白银”激励青年参军。近4年累计发放奖励金7900余万元,大学生入伍奖励金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立功受奖奖励金标准全省最高;推行阳光安置,转业军官安置到党政机关、退役士兵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比例分别达到100%、95%,高于全省1.5个和5个百分点;关爱军娃活动频繁开展,军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就读重点学校,享受高考加分政策。
在达州,军与民从来不是单方向的支撑,而是实实在在的双向奔赴。
常年担负“元九”登高等重大活动安保执勤,出色完成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10余起,投入200余万元援建万源市花楼学校,用真情温暖民心;组织国防教育书画展、国防知识电视公开赛、军营开放日、军事日、国家公祭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活动,为红色场馆协调大型退役武器装备,推动创建少年军校4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0所,年均军训学生6.5万余人……悠悠拥军情,拳拳爱民心。在应急保障、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等方面,处处都能看到驻达部队官兵的身影,他们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在支持地方建设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大爱情怀。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如今的达州,处处涌动军民鱼水情,遍地盛开璀璨双拥花,广大军民正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凝聚起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文莉萍 邱霞 邱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