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为扎实推进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构建具有达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我市于2024年5月18日正式印发《达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巴山食荟”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提高到7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5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累计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2.5万人、家庭农场市级以上示范场990家、农民合作社市级以上示范社250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25家,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7个以上、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65个以上、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3个以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00个。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更加活跃,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到2030年,基本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主要经济指标协调发展,链群能级、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品牌效益实现全面提升。
围绕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7方面26项重点任务。
——夯实农林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粮油等重要农产品根基,实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充分发挥果蔬等特色农产品优势,挖掘林竹等新型产业潜力。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3万亩,推进生猪、肉牛、茶叶、苎麻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竹林面积突破60万亩,建成现代竹林基地26万亩,认定省级竹产业基地5个、翠竹长廊2条。
——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锚定做强主食加工、做优特色农产品加工、做实预制菜加工、做大林竹产品加工目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到2025年,力争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区2个,打造百亿级木材加工产业园区。
——拓展达州农产品市场。全力构建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通过定点帮扶及展销等方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努力打造产销对接平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拓展农村流通网络。到2025年冷链库容达172.47万吨。
——做实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乡村精品游”、大力拓展“乡村体验游”、有效培育“城乡全域游”。到2025年,成功创建乡村旅游类国家A级旅游景区1个、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余条。
——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建设、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到2025年,为农服务网点达21家,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0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创建省级及以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个,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个。
——发挥科技赋能主体作用。持续强化现代农业种业振兴、建立健全现代农业装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省部级生猪核心育种场1个、省级水产良种场3个,研发水稻、玉米新品种10个,培育苎麻新品种2个以上,认定四川省药用植物新品种3个,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
——做优“巴山食荟”农产品品牌。坚持强化标准化生产,重点培育“灯影牛肉”“东汉醪糟”“大竹白茶”“渠县黄花”等产品品牌,形成“1+N+N”品牌体系,不断提升品牌服务能力。到2025年,实现“巴山食荟”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传得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