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是民生之本,建好人民群众“宜居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2023年,我市认真落实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理念,以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群众幸福感为出发点,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创新启动“以旧换新”模式为主的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幸福宜居中心建设,筑造居民“安居梦”。
目前,全市已累计启动危旧房改造项目16个,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4138户,全市7个“以旧换新”项目有序推进,群众的幸福“安居梦”正从图纸变为现实。
高起点谋划
系统成片治理
据统计,达州中心城区现有存量危旧房屋10360套,合计159.02万平方米。目前,中心城区建档入库C、D级危房274栋,合计3293套,已采取工程整治、限制用途、停止经营、撤离人员、封控警示等应急管控措施,正在按计划进行分批整治。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城区危旧房不仅量相对较大,而且问题多种多样。这些危旧房屋大多是1980年前建设的预制结构类老旧建筑或自建房,部分房屋历经多次改扩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影响城市整体形象,也制约城市建设发展,居民要求改造的意愿强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3年9月,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启动。我市聚焦保障安全这一根本、以改善居住品质为重点,先后出台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十条支持政策,把不适宜继续居住的C、D级危房,房屋质量较差、配套设施不全、安全隐患较多的危旧房集中区域,以及1980年前建设的预制结构建筑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在充分征询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拟实施32+N个示范项目,投资超120亿元,全力打造安全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高质量推进
勇于创新破题
通过“一幢一档、一户一册”建立危旧房台账,科学编制危旧房改造专项规划,我市在维修加固、“第五立面”治理基础上,主推“以旧换新”改造模式,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服务治理相结合,打造集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中心,实现从改造“安全房子”向打造“完整社区”推进。
近日,位于通川区西城街道牌楼社区的姚家大院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现场,各类机械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协同进行土石方开挖和桩基建设作业。姚家大院片区位于老城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35.1亩,涉及住户323户1015人。该处房屋多为2-4层的沙砖房建筑,建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基础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以旧换新”迫在眉睫。
通川区将姚家大院作为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第一个试点,建立工作专班,成立姚家大院片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一线指挥部,设立综合统筹、政策解答、面积认定、协议签订、后勤保障5个工作组,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50余名“攻坚力量”全员到位,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姚家大院危旧房改造工作。
目前,全市有9个“以旧换新”项目正有序推进——通川区姚家大院已启动土石方开挖和桩基建设;达川区店子梁二小区已完成土石方开挖6万立方米,第一层加固锚索完成100%;通川区田坝片区、西圣寺片区、罗江片区、复兴片区、柴市街片区5个维修加固项目已全部完工。此外,通川区野茅溪片区和达川区省建十五司片区2个原模式项目进展顺利。通过9个月的努力,“以旧换新”危旧房改造模式在达州已实体运作,形成了可操作、可复制的危改经验。
高效能落实
联动合力攻坚
姚家大院片区仅6天时间即达到群众100%签订改造委托协议;店子梁二小区一个月内做通了147户居民思想工作,10天完成委托协议签订和房屋腾退;4个“以旧换新”项目仅用60天完成679户居民协议签订、搬迁腾房……新模式从规划到迅速落地,居民们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达州危旧房改造如何跑出有人情味的加速度?
高位部署破题开局。我市始终将群众支不支持、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推动危旧房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专班调度机制,统筹全市危旧房改造工作,下设6个市级工作组和辖区指挥部,协调召开市区联席会议40余次,统筹解决土地规划、拆迁安置、过渡安置等问题100余个。
集结力量合力攻坚。在基层方面,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政策培训,组建专门的政策宣传小分队,制作危旧房改造政策宣传手册。通川区、达川区制定发放《通川区危旧房改造18问解答》《达川区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政策解读手册》等,多次召开危旧房改造答疑会,依托宣传小分队、小区院坝会深入社区进行政策宣传,讲透政策声音、传递为民情怀,最终消除大家的顾虑,把群众认识从“征拆”转为“危改”。此外,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组建居民“自改委”,组织党员志愿队提供免费搬家、跑腿代办、老屋留影等服务,汇民意、聚民心、集民智,最大程度赢得群众的支持。
政策赋能汇聚合力。“自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我市不断完善用地保障机制,深化全过程效率革命,合理下放审批权限,压缩审批时间。同时,通过搭建‘政企银’协作平台,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国企担当、企地共赢’的新路子,破解了传统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中政府兜底的问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礼清表示,目前多个银行已落实贷款授信支持17.28亿元,12家大型国企与辖区政府达成“投融建”合作意向,形成干群同心、各方支持的良好局面。(田麒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