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达州,雄奇秀丽、气象万千。
渠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生机盎然;万源花萼山山峦玉翠、草木葱茏;莲花湖湿地公园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休闲廊道上人们三五成群……这是达州逐绿而行,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回馈”。
近年来,达州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用饱蘸绿意的生态笔墨,绘就达州“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壮阔蓝图的美丽画卷。
聚焦突出问题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竹县铜钵河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河流。近年来,由于城镇建设加快、群众规模养殖畜禽、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等原因,铜钵河水质一降再降,一度跌至劣Ⅴ类。
治水势在必行。2020年,川渝两地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确立跨界河流联合巡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9项合作机制。大竹县启动“控源、净污、清河、护岸、活水”治理方案,聚焦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等7类污染源,针对无证排污、超标排污等12类违法行为严格执法,实现有效“控源”。仅两年时间,铜钵河流域水质不仅稳定在Ⅲ类以上,还入选首批四川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铜钵河之变”是近年来达州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开展大气达标巩固年五项行动、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专项行动、印发达州市土壤污染分区管控方案……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码,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治理成效可见可感:2023年,达州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标,优良天数329天,在全省15个重点城市排名第1位,7个区域中心城市排名第1位;达州23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1月水质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河长制工作获评全省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覆盖率为100%,30个农产品协同监测结果均达标,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聚焦重点任务
奋力建设美丽宜居生态之城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现有森林面积1134.14万亩,森林蓄积量47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5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达州抓住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窗口期”,加快建设秦巴森林“四库”,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力推动丘陵山区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等9类经济森林食物,重点打造南部“以竹代塑”产业园区、中部“木材产业”加工园区、北部“森林康养”基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一项项举措尽显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理念。
启动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切实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大对地下管网的隐患排查和更新改造,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
“小口袋”装满“大幸福”。“见缝插绿”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增量提质,助推园林城市建设。2024年,预计达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43.5%、15㎡。
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达州多地通过改造老旧院落、打通场镇公路、建污水处理站等系列举措,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治本之策
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达州拥有丰富的天然气、锂钾、煤炭等资源,是资源富市。达州也是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是传统工业重镇,工业企业众多。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是达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节能增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2020年,达州钢铁加入方大集团,启动搬迁升级项目。与搬迁项目同步启动的是企业绿色转型计划,方大达钢先后实施多项环保升级重大工程,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后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位于麻柳镇新址的方大达钢预计在今年内全面投产。随着新厂落建,新达钢将成为资源综合性利用企业,加速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刚性约束,推动生产方式转型。
达州海螺水泥是安徽海螺集团公司在川渝区域规划投资的大型水泥项目之一。起步阶段,达州海螺水泥的相关绩效评级曾为C级,算不上“优等生”。在市、县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公司启动环保技改,助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通过实施源头防治、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达州海螺水泥先后投入环保技改资金超2亿元,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600余吨、二氧化硫250余吨、颗粒物500余吨,最终创A成功。
——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达州先后淘汰落后产能水泥产能40万吨、钢铁产能140万吨、煤炭产能318万吨,还计划持续推进钢铁、煤炭、水泥、造纸、化工等行业及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电动机、变压器等领域落后产能退出。同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达州已成功创建中石化、宕府王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州高新区1家国家级绿色园区以及19家省级绿色工厂(园区)。(李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