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
一、出台背景
2023年3月6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方案》(环办环评函〔2023〕81号),明确全国统一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2023年5月25日,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四川省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方案》,明确由省级统筹,市(州)组织,开展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2023年6月30日,达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达州市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达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
根据工作要求,本次动态更新主要为衔接地方发展战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十四五”相关规划的生态环境管控目标及新要求等,对2021年达州市政府发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进行动态更新。2024年1月30日,动态更新成果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审核。2024年4月28日,正式发布动态更新成果。
二、主要内容
(一)明确阶段目标,守好生态底线。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达州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达州目标基本实现。
(二)划定分区管控单元,明确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全市划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47个。对每个管控单元分别明确环境准入管控要求,形成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划定优先保护单元18个。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为原则,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
划定重点管控单元22个。主要包括人口密集的城镇规划区和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生产、生活空间和少量的一般生态空间。以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划定一般管控单元7个。主要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以适度开发的生产、生活空间为主,不包含生态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按照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控。
三、主要特点
(一)注重成果延续性。本次动态更新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为底线,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及“十四五”相关规划和政策要求,按照省级统筹和市级细化落地同步推进的模式,在我市原有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更新达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提升成果时效性和有效性。
(二)预留发展空间。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差别准入,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园区最新规划红线更新城镇管控单元以及工业管控单元,同时对城镇管控单元与工业管控单元中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出来,为城镇、工业开发留足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保障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对优先管控单元中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新增空间布局约束要求,切实把该保护的保护好,该留出的发展空间留足,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动态调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管控对象、管控要求等方面均各有侧重,二者充分衔接协同发力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共同支撑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调整变化情况,及时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行更新和调整,充分采纳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提升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生态控制区的衔接比例。
四、成果发布的意义。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达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将全市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按照环境管控单元制定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发布后的成果将广泛应用于达州市相关政策、规划的制定调整和各类开发建设的决策实施以及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审查中,为推进达州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解读机构:达州市生态环境局
解读人:蒋冬梅
联系电话:0818—238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