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近年来,大竹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真金白银投入,打造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狠抓教育生命线,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育一大批乐教、懂教、善教的优秀教师,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华丽嬗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坚持教育优先
答好“扩容普惠卷”
宽敞漂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楼、平坦的塑胶跑道、四季常青的校园环境……漫步在大竹县第一小学东湖校区,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欢声笑语萦绕耳边。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东湖校区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成为百姓口中‘家门口的好学校’。”大竹县第一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唐燕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东湖校区已发展成为具有音体馆、室内篮球场、功能室、户外劳动实践种植基地等多样化教学设施的小学,学生人数已达2200余人。今年,学校正在新建一座占地18000平方米的幼儿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
而大竹县第十二小学幼儿园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现场却是另一景象。近日,记者在该项目现场看到,塔吊长臂左右挥动,运输车来回穿梭,穿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在背后,数栋楼房已经初具雏形。
大竹县第十二小学幼儿园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是大竹县教育强县示范项目子项目之一,由幼儿园和食堂两部分组成,规划总用地面积179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60.55平方米。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这是大竹县教育局加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竹县坚持教育布局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供应、教育投入优先保障,采取撤、迁、并、改、新建等举措,优化布局。2023年向上争取资金2.6135亿元,规划实施项目17个,建设面积55000平方米。其中,教育园区一期、第五中学等6个项目正在主体工程建设,大竹中学莲印校区项目、第四小学附属幼儿园等5个项目正在加快前期,石河中学附属设施建设、石子小学幼儿园等5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此外,大竹县还不断加大城区学位供给力度,加快二中、四小迁建和五中扩建项目的工程进度,推进新城区1所初中、2所小学的规划落地,届时可提供学位1.5万个。
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投入,一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老学校也旧貌换新颜……如今,大竹县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
狠抓质量提升
答好“提质增效卷”
2023年6月7日上午,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序幕,大竹县全体高三学子怀揣梦想,奔赴高考考场。10多天以后,高考成绩揭晓,全县一本上线人数再创新高,本科上线人数实现跨越增长。2023年,大竹县高考捷报频传,向全县人民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这是学子们厚积薄发、奋勇搏击的结果,更是千百名大竹教育人以改革创新、躬身实践答出的耀眼成绩。
“双减”贯彻落地有声、课后服务扩面提质、“五育并举”多管齐下……2023年,大竹中学课例作为达州市唯一课例入选“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大竹中学被认定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型)”,大竹一小被认定为“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县级机关幼儿园被认定为“四川省中小幼品格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幼儿园”;大竹县周家小学获市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冠军,大竹县职中获市羽毛球比赛高中组冠军。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大竹县教育局聚焦办学品质,围绕教学常规、教学教研、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龙头引领四个方面,打好教育质量提升“组合拳”。
大竹县建立县、校两级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坚持教学“六认真”的过程性督查,每学期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和“推门录课”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准确、通报反馈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大竹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和“学科教师风采大赛”活动,让教师潜心教育教学研究。
此外,大竹县还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大竹县教科局幼儿园为龙头,园本课程特色化为抓手,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以省级义务教育领航学校为龙头,五育融合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以大竹中学为龙头,拔尖人才培育为抓手,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在龙头学校引领下,学前科学启蒙、小学养成习惯、初中打牢基础、高中巩固提高的育人模式基本形成。
坚持外引内培
答好“队伍建设卷”
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大竹中学教师钟鸣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让他们感受家一样的温暖;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课前积极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作足准备;课堂上,他对学生循循善诱,擅长引导式教学,做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作为达州市骨干教师,他多次参加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教学活动,取得多项佳绩……
在大竹县,像钟鸣这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不在少数。
大竹县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高定琼勤于钻研,主研的省级课题《基于川东地区特色文化背景下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践》获得四川省三等奖,达州市教研成果一等奖;大竹县第二中学教务主任王慧提倡“行动+总结”的教研方式,推崇“埋头拉车+抬头看路”的教学精神,在她的管理下,学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面对留守儿童,大竹县观音镇中心小学教师袁鸿莉以爱守护,坚持多谈心、多鼓励、多家访,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爱的温暖……
为何大竹县能涌现出一批批德高身正、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影响深远的好老师?在大竹县教育局负责人看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因此,大竹县多途径引才、多方式育才、多措施留才,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多途径、多形式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建成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提高、能力持续提升的教师队伍。
比如,大竹县依托省、市、县教师培训平台,构建了国培省培研修、县级全员培训、校内师徒结对、学科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引领的县域教育培训体系;重视青年教师成长,面向青年教师遴选了9名副校长;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基础上,参照公务员标准,同步发放目标考核奖,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
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举措,激发了大竹县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正在生动呈现。(文莉萍 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