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葱茏,田园怡然,今日的通川,处处迸发着蓬勃活力。今年以来,通川区吹响决战决胜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的冲锋号角,以实干为笔、以汗水为墨,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提品升级
绘就乡村宜居宜业新画卷
走进磐石镇金龙村,打造一新的农家小院静谧雅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独具匠心的文化景观点缀其间,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屋顶咖啡附属工程建设。
“我们按照既定目标,科学组织施工力量,战晴天、斗雨天,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四个标准院落已打造完毕,屋顶咖啡附属工程完成70%。预计整个项目5月底将全面结束,届时又将是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磐石镇金龙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杜军介绍道。
打造有颜有魂美丽乡村,让乡村留得住乡思、聚得了人气。通川区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紧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目标,着力规划建设引导,高标准绘制乡村发展蓝图,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三大革命”,全面推行厕污共治,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彰显美丽乡村品质。
“随着乡村振兴示范点位的打造,我们金龙村越来越美了,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了,现在来这里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增收。”磐石镇金龙村村民高平说道。
“我们将加快培育省、市级示范村和精品村,引领带动全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到今年年底,完成‘厕所革命’8个村、新(改)建1773户任务,力争建设国家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个、省级示范村7个、市级样板村10个,着力将凤凰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线路打造成路畅、景美、业兴的牵引‘爆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亮点,真正实现乡村宜居又宜业、处处皆如画。”区农业农村局宜居乡村建设协调股股长李军介绍道。
夯基固本
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在通川区北山粮油现代园区,400亩冬小麦长势喜人,迸发着盎然绿意。眼下是灌浆结实的关键阶段,园区管理人员赵贵才正在通过无人机进行喷药,智能监测站正在对园区虫情信息、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田间小气候等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现场一派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场景。
“我们园区大力推行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加大优质粮油生产力度,不断提高全程机械化率,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省时又省力,预计今年小麦产量将达到30余万斤以上。”通川区穗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业主成员赵贵才说道。
推动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按照稳播面、提单产、增效益的要求,通川区积极响应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粮食生产“一图一册”管理,紧扣“能排能灌、宜机作业”标准,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深挖农田单产效能,不断提升农田灌排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与此同时,通川区推进农业科技和装备创新应用,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不断夯实筑牢粮食安全底板。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通川区将深入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高产示范创建,全域化推广“良种”、大马力推广“良技”、高标准打造“良田”,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48.7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8.92万吨以上,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通川力量。
赋能增效
促进乡村文明善治
“‘川善治’这个平台确实方便,村上的大事小情我们都能在这个平台上看到,要反映问题也不需要跑到村委会,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就行了,非常方便,现在村上打扫卫生,我们都愿意参加,打扫了还可以积分。”谈起‘“川善治”的好处,蒲家镇画眉村村民赵银双如是说。
像赵银双一样,画眉村自通过实施“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以来,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矛盾纠纷少了、心气更加顺了,你追我赶、文明和谐的氛围更加浓厚。
文明善治是衡量乡村振兴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通川区将“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重要抓手,全域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激发群众的自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参与乡村治理建设的动力,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来办。邻里和睦、孝老爱亲、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等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文明之风吹拂山乡。
统筹联动
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号角已吹响,征途又漫漫。今年以来,通川区全面冲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区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通过定期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统一安排部署、统筹推进,严格落实周例会、月调度、季考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具体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切实形成全区各部门、乡镇协同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全面冲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冲锋战鼓已经擂响,通川将以如磐的初心、扎实的干劲、拼搏的姿态,迈出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新步伐,书写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