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火力全开,加大出口市场开拓力度;小商品热销海外,市场采购保持较快增长;农产品订单量大增,成为出口新亮点……据达州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市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0.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6%,高出四川整体增速28.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9.4亿元,增长35%;进口1.2亿元,增长77.8%。
一般贸易快速增长新业态持续发力
今年一季度,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39.3亿元,增长47.2%,占我市外贸总值的96.8%,稳居外贸主力位置。其中,出口达38.1亿元,增长45.1%;进口1.2万元,增长186.5%。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我市外贸新的增长点。一季度以市场采购方式进出口1.2亿元,增长253%。市场采购方式能够满足企业“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出口需求,拉近了中小企业(商家)和国际市场的距离。同时,凭借准入门槛更低、出口通关更快、税收政策更优等特点,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对外贸出口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忙着“走出去”企业开拓“多元”市场
在四川迈科隆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作人员开足马力赶制一批发往欧美的订单。今年以来,该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都有我们的客户,今年还新增了匈牙利、孟加拉国等订单,我们公司已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四川迈科隆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永金说,公司今年力争出口额突破9000万元。
像这样加大对出口市场开拓力度的外贸企业不在少数。今年以来,我市进出口企业进一步加快了“走出去”的节奏,一季度与我市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73个,东盟、中国香港、欧盟为我市前3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8.5亿元、4亿元、3.1亿元,其中增幅最大的为中国香港,增长超20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还传递到了外贸数据变化上。一季度,我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外贸持续增长,实现进出口28.3亿元,同比增长57.9%,占同期达州外贸总值的一半以上。
民营企业成绩亮眼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四川胜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计算器、办公文具等产品的民营企业。今年以来,该公司已成功申领各类原产地证书3份,累计节省税费3.9万元,减轻了经营负担。为支持民营企业在外贸“赛道”上跑出好成绩,达州海关认真落实《成都海关优化营商环境25条》,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实惠,精准指导进出口业务,量身打造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为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今年一季度,我市新增备案民营企业近30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已增至85家,同比增长13.3%。
另外,随着达州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万事兴”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体系等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作用不断凸显,减税降费、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等政策落实落细,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市场活力。达州海关综合业务科肖林凯告诉记者:“一季度达州民营企业进出口40.4亿元,同比增长37.1%,占同期外贸总值的99.5%,持续发挥着‘稳大盘’效应。”
农产品出口喜迎“开门红”服装行业出口逐步回升
当前正是香椿成熟的季节。在四川图拉香实业公司的香椿种植基地里,公司负责人刘成文时常查看香椿的生长和基地的日常管理情况。“基地大约有600亩,今年开采的时间比去年略有延迟,但订单却来得很早。去年各类媒体争相报道,香椿名声大振,联系我们下单的客户变多,订单早在2月就纷至沓来。”刘成文说。
以香椿为代表的农产品对出口通关时效要求非常高,在途时间多一天,企业的担忧就多一分。为解决这一难题,达州海关除落实“即报即查、随检随放”以外,认真落实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各项部署,进一步简化“云签发”电子签证流程,从送成都海关手工签证升级为线上电子签证,签证时间从2-3天缩短为1天。
“没想到现在出证这么快,香椿的品相、鲜活度都有了保证,提升了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刘成文高兴地说。一季度,该公司出口香椿13批次共2.3吨,成功开辟了韩国、荷兰等新的国际市场。
一季度,我市竹笋、白酒、醪糟等本土特色农食产品出口也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新增出口豆笋等产品,农食产品出口总值达252万元,增长55.9%,实现“开门红”。此外,我市纺织服装等行业发展逐渐成熟,产业链较为完善,对国际市场供应能力稳定,带动轻纺服饰产品出口8.4亿元,同比增长33.9%。(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