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江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安宁”三大目标,克难攻坚、趁势而进,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产业呈现体量激增、质效并进、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
2023年,全县粮食播面达82.03万亩,总产达32.5万吨,较2022年分别增长1.85%、7.56%。优质畜禽势头强劲,全县生猪出栏41万头,家禽出栏1420.65万只,牛出栏1.67万头,羊出栏14.56万只,肉类总产量达5.79万吨,禽蛋总产量达2.0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24.69亿元,同比增长4.8%。
特色水产持续发力,获得“国家级健康养殖及生态养殖示范区”荣誉,全县小龙虾、大闸蟹、淡水珍珠养殖面积达2.1万亩,水产年产量1140万斤,年产值2.4亿元。绿色果蔬稳中有升,全县蔬菜、水果栽种面积15.73万亩,产量45.6万吨,产值13.68亿元。
荣获全市大豆生产金奖,高质量承办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达州庆祝活动……
如今,在这片“田城”大地上,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循环发展激活乡村产业
开江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地形“三山微水七分田”,素有“川东小天府”的美誉。过去一提到这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豆笋、橄榄油、麻鸭等。如今,开江最响亮的名片莫过于“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
近年来,开江县依托自身优势、立足资源特色,创新“稻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发展了“万亩橄榄庄园”“万亩黄金花海”“万亩莲花世界”“万亩虾蟹基地”等现代农业园区,荣获中国“西部鱼米之乡·虾蟹之都”“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稻鸭鱼综合种养示范区”等多项殊荣。大闸蟹更是斩获河蟹界的“奥斯卡”——“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
“我们对开江地形、地貌、水质、日照等多方面进行了考察,深度调研了4个多月才下定决心。”谈到当年为何选择开江发展水产养殖?开江民生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开江刚好处在北纬30度至32度之间,这个纬度经过科学验证最适合小龙虾等甲壳类无脊椎动物生长,加上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便决定到开江发展水产养殖,成立了养殖公司,打造大闸蟹、小龙虾全产业链。
如今,开江县紧紧围绕有机循环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大闸蟹、小龙虾和有机水稻等主导产业,已形成了“上半年卖小龙虾,下半年卖大闸蟹”的闭环产业链。
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用美景迎八方来客、以美食宴四海宾朋。”开江致力打造一张“全域乡村旅游、全面振兴乡村”相融互促的靓丽新名片,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在普安镇“黄金花海”基地,金黄色的油菜花竞相开放,与青山碧水、村落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以油菜花为媒,开江正努力打造油菜花经济“钱”景。
“每到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都会组织一系列活动。”开江县普安镇副镇长严政介绍,普安镇利用达开快速开通的契机,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潜力,正积极筹备黄金花海节,将油菜种植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促进本地特色产品销售,培育农家乐民宿餐饮业态,奋力打造田城商贸第三商圈。
近年来,开江县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区。以“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为核心,建成了万亩全程机械化作业油菜生产示范片,形成了集中连片、规模震撼的川东小平原万亩“黄金花海”,通过农旅结合、文旅互动、三产共融等方式,向广大游客展示开江钟灵毓秀的田园风光、韵味深远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
提升颜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发展能力,开江县多次全民动员、全面参与,集中开展以“农村环境卫生、会场秩序、交通秩序、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2022年,中共开江县委办公室、开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聚力支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当前,随着开江县各地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呈现出多部门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从过去的调研调查发现,农村普遍存在‘无人抓、抓不好’现象,归根结底是整治机制建立应用没到位。”开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开江县陆续建立了“路长制”“保洁员”“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机制。制定了《开江县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办法》等,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每季度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考核排名。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专项整治与发动群众结合起来,推动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在硬件投入上,开江县以“三大革命”“危房改造”“门前三包”等为抓手,实施“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启动平桥片区、建设北路片区等数十个老旧小区改造。有效推进公厕保洁、户厕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建设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000余户,示范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厕所粪污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程科 张书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