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3月12日,全市教育系统的目光聚集我市召开的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
3个小时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市属院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在会上发言,大家晒经验、亮目标、比拼劲,昂扬斗志、砥砺使命。
会议不仅盘点了2023年成绩,更吹响了2024年达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坚决挺起教育强市“脊梁”,努力为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回看成绩各项工作表现亮眼
党建在奋进中生辉、质量在实干中呈显、队伍在淬炼中壮骨、民生在改革中升温。回看2023年,巴渠大地上,一个个教育项目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线发力,一项项重点工作以争分夺秒的拼劲提速冲刺。
通川区成功举办四川省第十八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展示暨颁奖典礼活动,教育部“双名计划”王仕斌名校长工作室落户通川,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
达川区大力推进学校联盟和学区制建设,强力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编制周转池”,推行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覆盖监测机制,探索形成“三随机”等艺体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实施区域联片教研,教育质量稳步持续攀升。
万源市抢抓“托底性”帮扶契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教育工作,高规格推动教育三年提质行动,以真金白银优先保障质量监测、教师培养、基础建设等,高标准打造名校、名师,凝聚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宣汉县本科上线人数、重本上线人数、艺体双上线人数实现“十连增”,宣汉中学入选“中国县域百强中学”,宣汉职中本科上线人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上榜“中国职教50强”,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建设经验做法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年来,教育人以辛勤的付出换来满满的收获。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于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在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关注,必将激励全市教育人在教育强市建设的征程中破浪前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剑的讲话振奋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全市教育人,现场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锚定目标建设教育强市赓续教育荣光
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是达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站在新起点上,要努力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大会上,邓剑对此作出铿锵有力的回答。
当前,达州正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加快推进“一区一枢纽一中心”建设,深度融入“万达开云”区域协同发展,组团南充加快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站在通向未来的十字路口,达州教育何去何从?
会议指明了方向——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定位于以教育强市支撑引领经济强市、人才强市,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蓝图既定,实干为要。
会议部署了2024年教育系统六大重点工作——以“党的建设”为根本点,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质量建设”为中心点,践行“贯彻方针、立德树人”任务要求。以“品牌建设”为突破点,践行“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育人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点,践行“公平公正、优质均衡”发展取向。以“行风建设”为主攻点,践行“依法规范、人民满意”治理宗旨。以“平安建设”为基础点,筑牢“学生安全、社会安稳”底线底板。通过实施精神提振、质量提领、督导提神、安全提能、信息化提速、品牌提分六大行动,激发教育强市建设新动力,推动达州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新跨越。
蓄势待发阔步迈向达州教育新征程
明晰了达州教育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征程再启,未来可期。
万源市教育局明确了新一年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全省欠发达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达州市“托底性”帮扶为“加速器”,以三年提质行动为“催化剂”,加快推进强基、强校、强师、强教、强生“五大”行动,打造一批“巴山名校”,锻造一批“巴山名师”,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奋力打造更高质量、更有特色、更多亮点、更加澎湃的万源教育。
推进品牌建设,是今年会议部署的6项教育工作重点任务之一。通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海龙表示,将鼓励各学校找准定位、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积极参与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领航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遴选活动,形成“一校一品,校校有品”办学格局,形成具有通川特色、学校特色的品牌效应,以内涵特色助推教育教学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进一步扩大通川教育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责任在肩,使命光荣。”宣汉中学党委书记章云格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实践,争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如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达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盛思路清晰。“质量是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王盛说,今年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形成“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化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力。
心中有信心,脚下有力量。迈着稳健的步伐,与会人员步出会场,大家的神情坚定又自信,感恩奋进新时代,逐梦奋进新征程!(邱霞 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