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开江县甘棠镇转洞桥村,一幅和美乡村的生动画面扑面而来:道路干净整洁,村庄绿树成荫,一幢幢农居错落有致,一块块家风家训挂在每户门前,一道道“村规民约”文化墙格外醒目……
近年来,开江县锚定创建“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目标,从移风易俗倡树乡风文明、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拓宽增收致富道路等方面综合发力,加快打造产城两旺、舒适宜居、山清水秀、包容并蓄的“中国田城”,绘就了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美画卷。
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顶顶耀眼光环,诉说着开江乡村振兴的魅力与活力,展示了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的“开江路径”。其“产业园区化+运营市场化+建设融合化”全域乡村振兴实践,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乡风文明之花遍地开
乡村美不美,首先看“气质”。
甘棠镇转洞桥村,将乡风文明建设做出了特色。作为2022年开江县第一批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试点村,该村通过“品德银行”的形式,引导村民用积分换文明。
“积分管理台账做到一户一表、一月一自评、一季度一互评、一年一总评。”甘棠镇转洞桥村党总支书记唐趔明告诉记者,通过实施积法、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七积”,年终超出“品德银行”100分基础分的家庭,按分值兑换物资,并作为“创五星”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全村开展了4次积分制评比活动,参与家庭300余户次,累计兑换2万余元各类物资,乡村治理变得既有“分值”又有“价值”。
“不仅可以领取肥皂、洗衣液、食用油、毛巾、雨伞等生活常用物品,还让大家都养成了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看着村里整洁的环境,心情也变好了。”今年73岁的转洞桥村2组村民王光恒笑着说,他们家2018年第一次被评为“诚信守法星”,今年已将“尽孝为先星”“卫生整洁星”“致富能手星”“和谐文明星”等五星集齐。
除了“品德银行”,该镇还创新推行村规民约“红黑榜”,开办“道德讲堂”和“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28次。据甘棠镇副镇长熊万丹介绍,他们还推行“一引三带,五联共享”乡村治理模式,创建兴趣社团11个,建设文化综合体1个,协助打造“货车司机之家”1个。
而永兴镇除了外修“颜值”,还内提“气质”。通过推行“积分制”,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村规民约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社会综治等,同时围绕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对全村风貌进行提质升级。实施亮化工程180余处、景观打造5处,配套建设星级农家乐和乡村“微田园”观景平台,“村中有园、园中有景”的“轻旅游·微度假”优质目的地初步呈现。
文明行为,点滴汇聚;城市之美,共同塑造。
近年来,开江县深化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十大文明行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五大工程,常态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涌现出杨波、唐银鸿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选树“四川好人”1人、“达州好人”7人。习新书院被授予全省“特色阅读空间”,唐氏家训获评省级“优秀家规家训”,文明新风尚新气象蔚然成风。同时,还创设了“田城甜愿·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利用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平台,常态开展“大手牵小手”“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等文明实践行动。
粮食产量“十八连丰”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田城开江”那一马平川的肥沃平原,曾让不少见惯了山峦沟壑的达州人羡慕不已。
甘棠镇是开江县粮油生产的主产乡镇之一,先后荣获达州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达州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等荣誉。近年来,该镇严格落实“田长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组建“镇+村+组”三级田长制格局,形成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耕地保护监管机制。2023年以来全镇整治撂荒地680亩,恢复耕地2700亩,是全县耕地面积增长最多的乡镇之一。熊万丹说,目前全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打造良种大豆生产千亩示范片1个、百亩攻关样方1个,完成良种水稻种植2.86万亩、玉米种植2.04万亩、大豆种植1.06万亩、油菜播面2.38万亩,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3.1万吨。
“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不少游客蜂拥而至,在我们这里休闲观光,吃特色农家菜,体验农耕和垂钓的乐趣。”据甘棠镇龙井坝村党总支副书记朱登亚介绍,龙井坝村现有高标准农田1500亩,每年种植油菜近600亩。
2023年以来,永兴镇引导村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撂荒地整治,村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整治,将田块保护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压紧压实“守田”责任。
为进一步推广新种植模式、新技术,永兴镇在观音桥村打造水稻育秧及百亩种植示范点,在龙形山村、开源村、箭口垭村等地打造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示范点共计500余亩,在新太社区打造高粱种植示范点共计50余亩,以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模式,引导农户效仿耕种,提高种植质量。
目前,开江县全县年产粮食突破32万吨,实现“十八连丰”。同时,提速建设“三里田园”“稻渔之窗”“中国田院”等十大农文旅融合项目,策划举办两期田城文化艺术节、小龙虾美食节、大闸蟹捕捞节等体验活动,常年吸引游客超400万人次。
拓宽增收致富路子
“那个鱼塘里面目前是鱼苗,这个鱼塘里面现在有两万余斤鱼,有草鱼、鲢鱼、鲤鱼和鲫鱼。”今年70岁的龙井坝村1组村民孙成友,是专门负责管理村集体鱼塘的,他说,“再过段时间就要打捞售卖了。”
龙井坝村围绕“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工作思路积极招引社会资金1000余万元,流转集体土地1000余亩,引进大型种植户3户、混凝土搅拌站1座、竹编厂1家、金丝皇菊烘干房1家,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我们采取‘党支部+联合社+公司’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集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农耕体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田园旅游主题示范带。”朱登亚说,项目建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
“目前转洞桥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小龙虾、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1800余亩,与三泰农业发展公司合作种植优质水稻、高粱等1000余亩,入股民生渔业30万元,年分红1.95万元。”唐趔明告诉记者,他们村与民生渔业养殖基地合作,养殖珍珠蚌(珍珠蚌深加工)、小龙虾、大闸蟹85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6万余元。
甘棠镇紧紧围绕“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工作思路,整合盘活农村各项资源要素,鼓励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发展,11个村 (社区)通过资金、土地、租赁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11家,龙井坝村、锣鼓堂村、香安庙村等5个村集体经济获得中省财政资金扶持。同时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成综合种养基地1600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部村将实现收益5万元以上,其中龙井坝村集体经济获评达州市“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典型案例。(陈虹 王承德 程科 郝富成 何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