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自去年11月以来,万源市创新建立“民声直达”平台,推动党员干部“快而准”听民声、问民需,“精而优”解民难、暖民心,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准,积极组织发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着眼问题“小切口”,聚焦实现群众“微心愿”,用心办好民生“微实事”,架起干群“连心桥”,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线上线下征集“微心愿”
“本人是‘好想来’零食店的员工,在合同期内被辞退,按劳动法应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目前公司负责人不接电话,请求帮助。”“希望严查到竹峪方向的非法营运车辆。”“石窝镇走马坪村亮垭子居住人口多,路灯很久都不亮了,希望早一点修复。”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情,对于一些群众来说,却是难以实现的“大事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万源市创新建立市乡两级“民声直达”平台,广泛开展“百姓微小心愿、干部帮忙实现”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包村工作组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网格员、志愿者等,通过微信公众号、QQ、电话、网站、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集具体实在、真正需要、可行易行的“微心愿”,并将收集到的困难、问题、需求进行梳理分类,综合评估“微心愿”的合理性,最终将大部分“微心愿”纳入立即圆梦之列。
用心用情办好“暖心事”
“下水道渗水问题反映才3天,镇上就组织了施工队进场,20多天就全部完工了,帮我们解决了一桩烦心事!”提起镇上正在推行的“您的微心愿·我帮您实现”活动,万源市石窝镇金峰社区居民张德斌欣喜中带有些许意外,自己刚反映的“微心愿”居然这么快就实现了。
去年11月26日,张德斌代表周边住户许下了改造下水道这个“微心愿”。石窝党委政府即接即办,创造了3天开工、20天完工的“拼战速度”。
去年11月30日,75岁的石窝镇金峰社区居民肖光荣反映大水井路口道路破损,一下大雨就要进行令人头疼的清淤工作,且过桥板损坏,导致上百户人出行不便,希望实现道路硬化与更换新过桥板的“微心愿”。12月3日,肖光荣的“微心愿”得以实现——新的过桥板安装完成,并建造了污水淤泥引流沟,街边干净了,车辆出行也不拥堵了。
小小“微心愿”,点燃大梦想。万源市组织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当先锋、作表率,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通过建立“提心愿—领心愿—圆心愿—传心愿”的良性互动模式,倾力打造了以“干部志愿行、圆梦当先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品牌。
同向同步架起“连心桥”
与石窝镇金峰社区北街相距不远的将军广场,同样在此次“微心愿”活动中迎来了大变样。
钟爱跳广场舞的居民曹琼,去年12月初便将整改广场环境卫生,还大家一个健康美丽场镇这个“微心愿”反映给了石窝党委政府。由于问题牵涉群众较多,强制清理不仅容易激化矛盾,也无法让种菜群众真切认识到错误,石窝镇及相关社区工作人员先后3次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院坝会等,向种菜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有力保障“菜园”得以顺利清理。此外,石窝镇还通过协调保洁人员定期清扫、志愿者主动清扫两种方式,努力让将军广场长期保持“洁净美”,打造靓丽的休闲广场。
管网升级、道路硬化、广场焕新只是石窝镇崭新变化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惊喜在这里上演——金山寺村农业园区新装路灯30盏,场镇新设10个摩托车停放点……“您的微心愿·我帮您实现”活动开展以来,石窝镇村组三级干部通过包片走访,共收集群众“微心愿”39件,涵盖道路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已办结28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发放干群连心卡、征集群众“微心愿”,建立民声诉求征集微信群、公布部门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通过充分发挥市乡两级“民声直达”平台作用,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面对面”地用心倾听,了解群众真实想法,耐心细致地解释,找到打开群众心结的“钥匙”,在干群之间搭建起一座座“连心桥”。当前的万源市各地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铆足干劲“拼战”民生提质、民心升温,用一项项实在行动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实际困难,跑出了为民服务“加速度”,让群众“脸色”成为反映工作“成色”的最好体现,画出了党心与民心之间的最大同心圆。(冯津榕 马发海 王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