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不仅坚固还很好看,生活用水有保障,灌溉用水也不愁。”1月18日,记者来到开江县任市镇龙王沟村,村民胡昌娟指着她家屋后的明桥水库大坝介绍说,背靠以前的“病态”老水库,总是提心吊胆。水库加固后,不仅安全隐患排除了,生活环境也改善了。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这件大事的办结,源于开江县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行动。一直以来,开江聚焦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愁盼事”,坚持重民生、守底线,重监管、敢担当,聚力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中国田城”目标,下足“绣花功”,拿出“瓷器活”,施展“组合拳”,推动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实现新变化,城乡品质实现新提升。
下足“绣花功”
万件“小事”不放过
“小事”不“小视”,网上网下着力解决民生事。
2023年,开江集中开展“大梳理、大走访、大调查、大征集”四大活动,通过线上网络新媒体平台公开征集群众诉求,线下组织各乡镇(街道)以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全覆盖征集群众诉求。
小到补办银行卡、寻找老花镜,大到拓宽水泥路、改造老小区等诉求,开江共征集了18312条。经甄别梳理,确定无效诉求709条,有效诉求17603条,全部分流交办给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双责任主体联合办理反馈。
通过项目推进、政策解释等方式,对群众诉求全部办结,并利用院坝会、电话回访等方式将诉求办理结果反馈给诉求反映人。全县召开院坝会220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8万人次,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到普安镇新店子村,河沟渠塘水体清、房前屋后环境美、乡村道路永畅通。
“我们村配备了专职保洁人员5名、垃圾清运三轮车2辆,以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外运集中处理。”新店子村党总支书记黄武说,针对该村“日常垃圾处理不及时,影响环境卫生”问题,镇上挂包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以及党员代表进行了专题讨论,成功将党建工作与城乡环境整治进行创新结合,有力形成“党建+环境治理”新型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垃圾清运机制。
同时,在现有农村卫生环境长效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联责任机制,让党员包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拿出“瓷器活”
10件“大事”不放松
既抓“面子”,更厚“里子”。
在办理“大事”上,开江通过群众网络投票,并研究审定,将病险水库亟需除险加固、电信诈骗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老旧场镇主道路路面破损、高标准农田存在产业便道不通、场镇路灯设施不完善且管理不规范、老旧小区设施老旧、农村户厕环境卫生差等问题纳入开江县10件集中整治事项,对应出台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由县级领导挂包统筹推进。
在汛期,病险水库是水库安全度汛的重要风险隐患之一。开江共有水库22座,其中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高龄”水库仍有6座“带病上岗”,除险加固势在必行。
开江通过对水库工程开展除险整治,保障水库工程功能性,全面恢复水库蓄水能力,恢复和改善水库灌溉面积,保障群众农业灌溉用水,并加强水库防洪抗汛抗旱功能,保护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开江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局全面推行农村水利改革创新治水理念,围绕“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环境有质量、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建设目标,在发挥水库工程效益的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6座水库主要病险问题已全面得到整治,水库恢复蓄水能力180万立方米,保护下游3.7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施展“组合拳”
件件“难事”不放弃
在处理“难事”上,开江坚持县委整体推进,引导群众参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准解决问题,精准建章立制,推出系列举措,做到件件“难事”不放弃。截至目前,10件集中整治事项已全部完成整治。
“农村村社道路存在落石等安全隐患问题”的专项整治,是一场大规模的持久攻坚战,隐患点位多、位置散,且整治要求不一。
开江在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排查整治工作任务,统筹协调解决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全覆盖排查全县村社道路中内坎较高、土石松散且排水不畅的路段,对排查出的隐患路段按照隐患类型分类并逐一建档,形成问题整改台账。通过采取完善警示标识标牌、建设护坡(堡坎)、疏通隐患路段内坎、局部路段加宽等措施,消除农村村社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前期排查出的72个隐患点位已全部整治到位,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开江县委主要领导表示,人民群众作为“阅卷人”,满意度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要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愁事等大小事一次次办好,一桩桩办实,一件件办细,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用整治精度提升民生温度,把民生实事清单变成百姓幸福账单。(韦琪 何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