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达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落实“四化建设”“健康四川”“十大行动”等部署要求,以“委市共建”为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导向,助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开花、多点突破”。
关键词一: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初,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巴山大剧院召开。这场全市卫健系统关注的会议响亮提出,要以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万达开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一中心两高地”为奋斗目标,推动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卫生健康服务,当好全市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大会召开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市各级医疗机构发展的主基调。其中,智汇优质人才、促进学科发展是重中之重。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市以最大的诚意和最优的政策吸引人才、尊重人才,实施“千名硕博引才计划”“青苗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计划。2023年,我市引进硕博人才153名,全市卫健系统硕博人才总量突破800名,290名青年骨干医师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知名院校“拜师学艺”,1人入选“天府名医”、14人入选全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1人获“达州人才市长奖”。通过深入推进临床重点专科扩容惠民行动,开展专科揭榜挂帅,2023年我市新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川渝共建重点专科1个,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3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位列全省第5、区域中心城市第3,10个专科进入全省DRG专科能力评价前10。
在持续提升医疗水平之余,我市还纵深推进综合医改,聚焦项目“效率革命”,利用东西部协作、万达开统筹发展契机,在人才联盟、监督执法、急救联动、疾病防控、血液供应等方面开展区域合作,我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市三级医院总数达到11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增至5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5,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跃居全省第2。
此外,我市紧抓省卫健“委市共建”和“区域医疗健康中心”政策“套餐”机遇,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并实体化运行,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专科医院合作共建川东北医疗美容中心,进一步落实“医在达州”。
关键词二:强有力保障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健康保障关系千家万户,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是关乎群众健康保障的重要一环。2023年,达州市以基层卫生补强、公卫服务提供、重点人群保障为支点,全力夯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
在基层卫生补强方面,建成1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创建临床特色科室13个、社区医院2家、推荐标准机构7家,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92.7%。选派500余人开展城乡对口支援,通过公卫特别服务岗招聘、全科医生、县乡骨干医师培养,为基层充实人才1400余名,其中6人入选全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
在公卫服务提供方面,各县(市、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医疗服务,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医疗实惠。通川区打造一站式自助健康体检工作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室,渠县农村地区巡回诊疗车开到村民家门口,万源市借助舟山力量开展偏远山区居民巡诊行动……2023年,我市为534.4万群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4.35万名35-64周岁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服务。
在重点人群保障方面,实施一老一小“助养育”行动。大力推广“老龄友好型”优惠政策,为老年人减负费用5000万元。新创建4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打造4个社区医养服务中心,安宁疗护服务县域全覆盖,宣汉县成功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健康敲门行动”获央视点赞报道。筹建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库、四川优生托育协会达州工作部,新增普惠托位900个,每千人口托位达到3.29个,全市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连续五年保持下降。
关键词三:一站式服务
2023年,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市实施政务便民服务“零跑腿”行动。全力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建好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一张网”,推广标准化流程“一指南”,优化综合审批“一站式”服务。5项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42项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可办,全程网办率98%以上,承诺办理时间平均压缩60%,经验做法在全省工作会议交流发言。
走进达州市中心医院第一综合住院大楼的一站式患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提供就医引导服务。挂号、缴费、盖章……所有的手续都可在同一楼层办理,这对于前来看病就医的市民来说,方便又省心。这是我市实施的群众就医体验“大改善”行动之一。
为给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我市建成“120智慧急救、分级调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三大平台,市本级三家龙头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新建成13家星级智慧医院。深入实施健康惠民“三升四心”工程,推行“出生一件事联办”“周末门诊”“夜间门诊”“床旁出院”等微改革项目,全市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位居全省第1和第4。
“希望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希望看病自付费用能再少些……”2024年,带着群众朴实的愿望,我市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紧抓委市共建“开门红”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达州样板”。(刘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