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走进刚刚被命名为省级百强中心镇的万源市白沙镇,宽阔平坦的城乡公路、连绵起伏的产业基地、便利快捷的公共服务、鳞次栉比的乡野小院共同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让人感受到了百强中心镇的蓬勃活力。
百强“白沙”,强在哪里?
位于万源市东南部的白沙镇,近年来接连斩获多项荣誉,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四川省文明村镇”“达州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等。
各个榜单为何总能见到白沙镇的身影?
是因为白沙镇走出了农旅融合新道路。当地发展油菜观光基地1500余亩、草莓采摘园200余亩、葡萄采摘园300余亩、水果观光产业园700余亩,有农家乐30余家,作为万源市近郊游首选,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农旅融合结出累累硕果。
是因为白沙镇擦亮了公共服务新名片。万源市中心医院白沙分院住院大楼、万源中学白沙校区目前已经全面建成,当地现有公立学校5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2所、公立幼儿园1所)、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敬老院1个,医教养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是因为白沙镇唤醒了乡风文明新面貌。当地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全面规范各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落实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制度,大力整治乱办酒席、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攀比浪费行为,培育健康文明新风。
这样的“因为”还有很多,百强“白沙”强在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才能让它在各类榜单中频频“亮相”。
百强“白沙”,因何而强?
作为万源市城市副中心,近年来,白沙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聚集、环境风貌、文化传承、城镇治理”六大提升工程,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精做细场镇建设、做实做优城乡融合,凝聚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白沙经验”。
产业振兴,交通先行。今年建成通车的万八快速通道与原有的包茂高速(达陕段)、省道S202等,组成了贯穿白沙镇全境的交通大动脉;新(改)建村组道路80余公里,全镇通车里程达52.98公里,14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开通公交线路2条,完善了覆盖白沙镇全域的交通毛细血管,促使白沙镇通达能力持续提升、运输服务不断优化。
乡村发展,人才为本。通过建立健全中心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当地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实施后备干部培养制度,明确要求各村(社区)党组织培养2至3名后备干部,发挥持续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乡贤、社会能人等乡村人才队伍,鼓励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人才振兴。
科学布局,创新规划。白沙镇作为环城城乡融合片区中心镇,明确了中心镇的规模结构和功能定位,并以此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布局,有序推进中心镇详细规划。同时,不断完善专项规划编制,积极推动中心镇开展城市设计,实现空间布局、城镇功能、建设时序的协调推进。
百强“白沙”,阔步前行
当前的万源市正高举“拼战”大旗,奋力书写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宏大文章”。百强中心镇亦将成为白沙镇新的起点,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真格举措,推动全镇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合万源市相关部门加快万八快速通道配套设施、张家河中型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狠抓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污水管网升级改造等民生工程,实施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改建通村公路30公里,新建产业便道20公里,全面构筑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
加快特色产业培育速度。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优化“生态观光+”康养旅游模式,突出抓好特色水果种植和中药材种植。抢抓产城融合发展机遇,加快万普富硒工业园区建设,引进一批低碳环保的龙头企业,夯实工业基础。
加速服务机制完善进度。引进社会管理智慧系统,推进交通秩序、控规控建、环境监测等智能化管理,提高场镇规范化管理水平。抓好危房改造、社会救助、福利慈善等民生工程,切实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此外,根据托底性帮扶工作部署要求,白沙镇还与通川区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象,当地将借此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帮扶成果,奋力追赶、跨越发展,不断擦亮省级百强中心镇品牌,塑造托底性帮扶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