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游摊顽疾,助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达川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创卫工作紧密结合,在“三不”影响的情况下,合理增设临时摊区(点),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秩序,让城市环境更宜居,服务群众更贴心。
一是扎实摸排设摊区(点)。按照“属地管理、布局合理、解决民生”的原则,通过座谈会和日常巡查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合理选择临时摊区(点)设置点位,有效化解城市管理工作矛盾,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截至目前,共设置临时摊区11个,临时摊点(爱心摊位)53个。
二是内外监督强管理。为防止临时摊区(点)被占用,无法优先保障困难人员和残疾人就业,以及建而不管再次影响环境卫生等问题,督促辖区街道办事处严格按照“宣传登记-资格初审-实地审查-张榜公示”流程,对登记申请的摊区进行筛选。对入驻的经营业主采取“一摊一策”的方式进行监管,保障每个摊区(点)发挥最大效能、惠及民生。截至目前,登记低收入、残疾人等家庭游摊500余家,最终300余家入驻临时摊区和爱心摊位。
三是常态考核促长效。为促进游摊“安家”服务持续运行、常态管控、提质增效,达川区建立年度考核和清退机制,摊主全覆盖执行,运用“红牌”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和量化考核。鼓励商户共治和群众监督,严厉打击移动经营点位、扩大经营面积、环境脏乱差等行为,使临时摊区(点)真正发挥设置初衷作用。截至目前,专项巡查300余次,受理群众诉求5处,整改环境卫生、摊位摆放不整齐等问题63个,发出红牌警告3张,清退摊主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