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达川区坚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高质量发展上谋实招,紧紧围绕区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奋力打造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高地,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向深入。
9月28日,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项目现场推进活动顺利举行,园区建设正式“扬帆起航”。在学思践悟中“破题”突围
达川区既是农业大区、产粮大区,也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坡地、陡地占耕地面积大,农机装备难以满足丘陵山地作物多样性、农艺生产复杂性的需求,面对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工作部署,如何破题突围?
达川区委一班人通过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现代化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论述,从中找到了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加快先进农机推广这一破题思路。
通过深入调查,扎实研究政策支撑、区位情况、市场前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汇总情况、分析论证园区建设可行性,最终确立了“‘立足西南、辐射全国’发展定位,围绕‘产、学、研、推、用’全产业链条布局”的发展路径。
蓝图绘就、路径明确,达川区将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写入区委全会决议,并举全区之力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有力解决园区落地的要素保障。
在真抓实干中回应期盼
规划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区既是达川发展所需,也是全区人民的热切期盼。达川区始终把“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全力以赴抓争取、千方百计抓招引,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抓好园区建设。
企地共建强力推进。按照“政府自建、企地共建、企业自建”模式,由政府投资6亿元,自主建成8万平方米孵化园,预计12月底前完成室内装修,全面达到企业入驻标准厂房条件,“五中心”挂牌运行。
院地合作做强支撑。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机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联合组建专家工作站,为园区提供科技研发、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目前已有12名专家入驻并开展工作,园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展示中心展陈规划已完成。
高频对接招大引强。紧盯农机装备领域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实行“一企业一专班”、驻点招商等制度,累计对接企业77家,签订框架合作协议10家,与山东潍柴、巨明机械深度对接中。
目前,园区已正式启动建设,一期投资65亿元、用地1500亩。建成后,预计年产农机装备50万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吸引专业人才1000余名。
在牢记嘱托中先行示范
在奋力推进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的实践中,达川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到,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是确保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的根本政治保障。
通过主题教育期间的集中学习和原文研读,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总体感觉收获很大、提升很多,充分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与伟力,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国之大者”的胸怀,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想就是指导大家释疑解困的有力武器,不断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形成理论学习、干事践行、发现问题、找到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工作闭环。
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运用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形成系列工作举措,一定程度推动了问题解决和区域发展。
达川区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接下来,全区将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理论学习,用好浙江“千万工程”,全面推行“浦江经验”和“四下基层”,紧紧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期,学实理、出实招、办实事,以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桂丹倪 庞巍巍 姜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