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按照中省市工作要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扣主责主业,一手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高效推动了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脱贫地区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度,达州市及6个县(市、区)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评为“好”;宣汉、万源东西部协作考评为“好”,乡村振兴工作处于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度,达州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排名全省第一,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作为全省唯一获评国务院办公厅表扬的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激励市;“2区1县3镇47村”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典型;达州市及7个县(市、区)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评全部为“好”,宣汉、万源东西部协作考评全部为“好”,达州市、县两项考核全部获得“好”的等次,实现了考核“满堂红”的优异成绩,代表全省先进作交流发言,乡村振兴工作位居全省第一,获得市委邵革军书记的肯定性批示。通川纳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渠县、宣汉创建为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万源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地区;达川、通川乡村振兴先进县“回头看”获得“优秀”。两年来,全市有效衔接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8次,市乡村振兴局在全省乡村振兴局长会上作经验交流6次,市乡村振兴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万企兴万村”行动成效突出单位,全市机关干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先进集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集体、目标绩效考核先进集体、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政务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机关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机关党建宣传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等26项荣誉称号。2022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获得“优秀”,位居政府部门前四,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位居政府部门前三。
(一)坚持以依法推动为遵循,高效率履职展现“新作为”
1.强化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达州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树牢人大意识、主动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执法检查、专项调研,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依法行政。
2.强化机构改革。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大胆改革,在全省率先创新出台市乡村振兴局“三定”方案,2022年6月完成了市县乡村振兴部门“三定”方案出台、内部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移交,赋予乡村振兴部门10项新使命、6项新职能,建强乡镇乡村振兴办,形成“上下对口、协同一致”三级工作格局。
3.强化意见办理。始终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列入重中之重,作为提升工作质效、完善政策措施的重要抓手,专题研究、高效办理,两年来,共办理人大建议52件,其中主办22件、协办30件,办复率、解决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100%,有力助推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全面振兴。
(二)坚持以党政带动为引领,高层级谋划凸现“新效能”
1.高站位部署定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实现有效衔接、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幸福感纳入“157”总体部署,科学提出把达州建成“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样板地、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三大目标,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举旗定向、纲举目张。
2.高质量推进重引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经常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督导,遍访200个乡镇(街道),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有效衔接工作,每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有效衔接工作意见,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指导县(市、区)乡村振兴工作制度,成立有效衔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形成“市牵头抓总、县乡村抓落实”推进体系。
3.高规格考核抓问效。将全市有效衔接工作纳入市纪委监委的常态专项监督。在全省创新实施有效衔接工作专项考核,以“平时40%+年终60%”进行综合考核,实行月排名、季通报、年考评,创办《乡村振兴专报》,开设《阳光问廉》专栏,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擂台大比武”,倒逼各地各部门“三落实”,保障了工作强力推进。
(三)坚持以防止返贫为首任,高质量发展呈现“新实绩”
1.筑牢监测防线排查到位。构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健全“日常监测+风险研判”动态监测机制,每月“网格化”入户走访重点人群,精准核实研判返贫风险。以“全覆盖排查+重点核查”方式开展四轮集中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全市监测对象累计9744户26494人,风险消除5995户15963人,消除人数占比60.3%。设立防返贫专项帮扶资金2600万元,累计帮助955户因病、因灾农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达州市以《五个“三”高效推进有效衔接工作》为题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2.筑牢帮扶防线增收到位。构建脱贫群众增收体系,以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消费扶贫、政策兜底为重点,加大到户到人帮扶产业的优先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扎实开展“百日增收”行动,2022年全市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27万元,增速14.3%,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7.5个百分点;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万元,同比增长6.8%,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3个县(达川、开江、万源)实现全部清零,“两个高于三个清零”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达州市以《谋在人先下真功、干在实处促增收》为题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3.筑牢保障防线投入到位。两年来,全市向上争取中省衔接资金42.69亿元,资金总量居全省第三,实施有效衔接项目4036个,确保了投入力度只增不减;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6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创新“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741个脱贫村均有适度规模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25.3%。达州市以《凝心聚力求突破、真抓实干谱新篇》为题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四)坚持以协作结对为媒介,高标准帮扶实现“新突破”
1.东西协作创新发展。达·舟两地高层互访常态化,“出山入海”协作空间不断拓展。到位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2.67亿元,实施项目88个。“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天府乡村”公益品牌舟山展销会,签约1.4亿元。成功开通舟山—达州直飞航班,引进浙江正凯集团投资230亿元落地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首创推行浙川“东西部协作贷”,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创新建设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获省委王晓晖书记肯定性批示,并在全市推广。合力推动“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赋能劳务协作迭代升级。“东西部职教协作2+1”模式、共建东西部陆海联运大通道、留守儿童托管系统工程等做法入选国省典型经验。
2.重点对象加快发展。立足万源发展实际,创新出台支持万源高质量发展21条措施,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19亿元,帮助万源累计向上争取各类帮扶资金81.1亿元,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万源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向全市199个重点帮扶村投入资金6.6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30个,着力提升重点帮扶地区发展水平。达州市以《“四高四实”固成果促衔接,助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为题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3.后续扶持提质发展。2家中央单位、10家省级单位、150余家市级单位参与定点帮扶,选派900余名第一书记、2200余名驻村队员开展驻村帮扶,当好党建引领“指南针”;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共动员引导746家企业参与村级结对共建,实施“兴村”项目871个,到位投资资金20.88亿元,413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采取“县级领导挂包+培育经营主体+强化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18个中型安置点后续扶持水平有效提升,214户掉边掉角农户全部搬迁入住。
(五)坚持以和美乡村为支撑,高水平建设显现“新颜值”
1.示范创建见行见效。紧盯“乡村振兴先进市”139项创建指标,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精品打造点位、精准提炼经验、精心模拟考评,集聚全市之智,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得分全省第一,成功获评省乡村振兴先进市,2区1县3镇47村被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典型。
2.乡村建设有形有神。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开展农村交通物流、水利设施、现代电网、清洁能源、信息网络“五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得到有效改善。改造14.8万户户厕、375个村整村示范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3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1.7%,农村网络覆盖率达98.53%,乡(镇)及所辖行政村、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覆盖率100%。
3.基层治理出新出彩。制定出台《构建“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指导意见,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省文明村镇30个、“民主法制示范村”13个、乡村治理示范村镇74个。创建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12个,评选市级样板村镇422个、县级样板村镇93个。入选全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21个。
二、下步工作打算
2023年,全市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坚定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三大战略定位,突出发展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一条主线,锚定“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评三连好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再获优”两大目标,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重点帮扶县(村)支持”三大体系,实施“资金项目管理提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东西部协作品牌提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质、乡村治理效能提质”五大行动,强化“组织领导、多元投入、人才队伍、考核问效、纪律作风”五大保障,守正创新、奋发有为,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乡村振兴再谱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贡献乡村振兴力量!今年,我们主要在“四个聚焦”上狠下功夫,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聚焦“守底线”抓巩固拓展,增强乡村振兴定力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主业任务,大力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精准化监测、精细化帮扶,做到隐患早发现、政策早干预、风险早消除。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二)聚焦“惠民生”抓增收致富,增强乡村振兴效力
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构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加快脱贫地区农村发展。突出就业促进和产业帮扶两条主线,加大到户到人帮扶产业的优先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土地资源入股、集体资产入股、技术加持入股等方式,将农村各类分散资源要素聚集到产业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聚焦“促发展”抓引资拓源,增强乡村振兴潜力
把协作帮扶作为主力支撑,大力构建重点帮扶县(村)支持体系,汇聚各方力量重点帮扶。持续落实支持万源市高质量发展21条措施,“鱼渔共授”增强重点帮扶县和199个重点帮扶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东西部协作品牌,坚持民心先行,念好“山海经”、奏好“协作曲”,拓展协作领域、挖掘协作潜力、发挥协作效能,实现互利共赢。
(四)聚焦“靓颜值”抓示范创建,增强乡村振兴动力
把乡村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加强统筹协调,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按照《贯彻落实〈四川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方案》,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精品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尽快让农民就地过上基本现代化生活。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健全“党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模式,推动完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积极争创一批国、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