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组织工作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谋划、部署、推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谋篇布局,大力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迈上新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纵深推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在大局大事中勇担当、善作为,统筹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举旗铸魂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汇聚力量。全市组织系统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
抓好理论学习。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和眼下正在火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精心设计教育载体,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先后举办县处级以上各类专题培训班、研讨班,培训5400余人次,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抓住“关键少数”。市县党校重点培训专题由市、县、乡三级书记领题授课,市委书记直接面向县(市、区)委书记、市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全市所有200名乡镇(街道)书记“面对面”授课培训,带头走遍全市179个乡镇、21个街道,引领带动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市级部门“一把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上讲台120余场次,形成三级书记联动抓的工作格局。
抓实党员教育。培育一名党员就是擦亮一面“旗帜”。认真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快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和系列平台一体化建设,年均组织实施各类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党员超过25万人次,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综合素质大幅提升。持续推广“红喇叭、红板报、红显屏”“三红”教育,创新开展“流动微党课”“云上微党课”“情景微党课”“党课擂台赛”等灵活多样的党课方式,利用“达州市新时代学习频道”定期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联训”,开设“巴山大讲堂”系列专题讲座,实现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聚焦选贤任能
锻造堪当重任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达州实践,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近年来,达州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围绕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战略定位,统筹推进干部选育管用,努力打造“六个模范”班子、建设“五个优秀”干部队伍,全市上下形成了“激情干事业、实干兴达州”的良好氛围。
突出事业为上精准选配干部。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出台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准考实操作办法,鲜明“提拔能干人、重用老实人、培养年轻人、调整闲耍人”选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突出重视基层导向,十八大以来累计考录公务员5720余人,85%以上录用到县乡基层机关。全国首个突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开展“万达开”三地公开遴选,受到全国各级各地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规范畅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队伍”交流渠道,面向国内知名高校招录急需紧缺选调生248人。
着眼后继有人培养年轻干部。深入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注重在重大斗争、重大任务中发现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堪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接续选派市县科级干部跨层级双向交流任职,选派年轻干部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担任项目(企业)秘书,到省级部门(单位)跟班学习,到重庆、浙江等地挂职锻炼,有计划地促进年轻干部多层级、多岗位、多领域历练,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格、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坚持宽严相济监督管理干部。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逗硬执行《达州市领导干部不宜担任现职“下课”20条》,探索推进平时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出台《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十项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优秀公务员表彰激励,张渠伟、赵益元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领域开展担当作为不尽心、争创一流缺雄心、服务群众不贴心、遵规守纪缺戒心“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和“全过程效率革命”专项行动,切实做到了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聚焦强基固本
夯实执政基础力量源泉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鲜明大抓基层导向,不断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明显增强,筑牢了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
——党建赋能助推乡村振兴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眉山市永丰村考察调研,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整装出发、接续奋斗,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千名学子定制培养、千名书记专业提能、千名干部学历提升的“三千计划”。一大批“田专家、土秀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常职干部中“双带”能人占比近80%。深入推进“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和村集体经济“消薄清零”计划,全市1662个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2800余个,全部消除413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均收入达到6.8万元,118个村收入破20万元。通过整合集聚扶农惠农项目资金、统筹乡村闲置资源,蹚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示范引领建强战斗堡垒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周永开颁发了“七一勋章”。周永开用一生诠释了“一生忠于党、赤诚为人民”的光辉形象,是全市党员干部的典范。他的事迹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充分引导各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持续深化“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组织拍摄的微党课视频《初心之路——周永开讲党课》在全省展播,传记电影《周永开》在全国上映,图书《周永开的故事》同步发行。开展“四好”乡镇领导班子、先进村党组织、“担当作为好书记(支书)”选树,建立3A-5A级基层党组织递进创优机制,持续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鼓励各地比学赶超、争先晋位。
——全力推进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党建
压实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和党建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持续深化“两个覆盖”提质增效行动,开展规上、“专精特新”企业党组织覆盖专项行动,一体抓好货车司机、快递物流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深入开展“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稳企赋能当先锋”系列行动,常态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因地制宜建成各类“暖心之家大本营”、休闲驿站,大力实施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慰问救助、就业援助等贴心服务,既手拉手建立组织、又心贴心做好服务。
——集中攻坚深化城乡基层治理
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大力推进30分钟应急救援圈、10分钟党群服务圈、5分钟共建共享圈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县、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示范小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开展“城市微治理、共享邻聚力”行动,以“多元协同”为重点,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建立“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机制,亲民化改造社区活动阵地。持续实施“微治理、微改造、微更新”工程,开展“三无”小区清零行动,全市1218个“三无”小区全部清零退出。深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集中开展“村规民约集中修订行动”“红色村(社区)‘红色精品’展示行动”“党员家庭挂牌示范行动”三大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从机关单位到城市乡村,从学校企业到车间厂矿,基层党组织构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党员成为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更加稳固。
聚焦广纳英才
汇聚推动发展强劲动能
“当初,我被达州对外广纳贤才的举措和招才引智的政策感动,一毕业就直奔达州这片热土。”2017年,曾凡新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来到我市中心医院工作。5年来,曾凡新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原创研究成果,申请和授权1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先后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引进20余名硕博人才,建立了一支复合型医疗卫生科研团队。首届“达州人才节”上29岁的曾凡新被授予“达州人才市长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近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统揽,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工程实施、重大平台建设、人才精细服务等工作。
用更高的礼遇优待人才。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设立人才专属节日,明确把9月27日作为“达州人才节”,以城市名义致敬人才,释放出广聚各类英才的强烈信号。创新实施“双地双岗双薪酬”模式,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增至20名、“高精尖”领军人才总额突破410名,建成省级及以上重大平台74个,着力建设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用更好的荣誉激励人才。注重评选表扬一批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持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今年第二届“达州人才节”上,集中表扬了一批“凤凰达人”“巴渠达人”以及“主播说达城·直播荐达人”等优秀个人。制定出台人才新政“十条措施”、高层次人才在达创新创业等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一揽子支持。
用更多的机遇培育人才。根据专业特长将分散到各单位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打捆,组建44个高层次人才智力服务团,深入项目一线、生产一线,促进人才作用发挥最大化。创新开发智能“达人导航系统”,有效搭建起人才人力需求与人才科技供给精准发布、精准匹配的双向互动平台。举办“达人智会”“技能达人”职业技能擂台赛、“达州臊子面”大赛等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起“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出彩”的良好氛围。
用更优的待遇留住人才。推行“达人英才卡”制度,全面落实15类26项精细化服务措施,制定出台医疗待遇服务、子女优先择校两个“实施方案”,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就医绿色通道等“亲情式”服务。出台《“达人计划”凤凰项目和巴渠项目实施办法》等5个政策规定,顶尖人才(团队)、领军人才(团队)最高可获1.2亿元、2500万元资助,博士引进费最高可达180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4.2万人……如今,巴渠大地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沃土”,“让达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爱上达州”更加绚丽闪亮。
回首过往路,全市组织工作在守正中创新、在砥砺中前行。面向新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锐意进取、实干担当,推动党的组织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韩淑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