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灭火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通过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达州全域森林防灭火基础得到有力夯实,连续2年森林火灾、火情“双归零”。为更好地实现森林防灭火常态化治理,系统提升基层森林防灭火工作效能,近日,达州市应急管理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出台了《推进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运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森林防灭火工作向纵深拓展,探索“达州方案”。
建立责任体系清单
《意见》细化属地管理、部门监管、经营单位和个人主体森林防灭火职责,对督导工作频次、追责问责情形进行明确规定,解决基层岗位调整频繁造成的防火职责不清问题,实现领导“上任”到“入门”再到“入行”的角色转变。
同时,在“五级”包保责任体系上,创新延伸实施护林员包山头、农户和经营单位包地块制度并配套建立护林员责任清单、林区施工及经营单位防火责任清单,打通森林防灭火责任落实“最后一米”。对乡镇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森林防灭火工作也作出明确规定,实现从宏观要求到具体规定的转变。将“开学第一课”“院坝会”等作为乡镇固定宣传方式,推动有条件的乡镇实施“网红宣传”,以宣传形式突破带动宣传成效蝶变,营造“全民防火、人人有责”的防火氛围。
明确物资装备规范
《意见》创新举措将“卡(防)点前置一批简要扑火工具”作为防火检查站(卡)点建设的硬性要求,实施防火检查站(卡)点“九个一”设置规范。同时,梳理形成进山检查“七步工作法”规范,对驻点人员着装标准、进山盘查进行明确规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安装火源探测仪、视频监控系统等先进监测装备,做到“火源不进山、有火能发现、发现能扑救”。
《意见》还建立高、中、低火险乡镇扑火物资装备配备标准,创新对乡镇扑火物资储备进行明确规定,推动按照扑火队伍人数与装备套数为1:1.2的标准配备单兵防护装备,对消防水泵、风力灭火机等扑火装备数量详细规定。建立出入库登记、维护保养等机制,做到物资装备“随用随补”。
基层隐患排查照单答题
基层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最后一环,森林防灭火是全方位发力的系统工程。《意见》创新推出“林区输配电隐患排查标准”,对隐患排查责任单位,排查范围、内容、频次及台账管理作出详细规定,实现了基层隐患排查“照单答题”。探索推出林区施工作业“六不准”规定,基层禁止高风险作业行为更有据可依。
此外,累计梳理形成乡镇及村社森林防灭火资料归档目录等10余部规范,细化完善了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森林防火责任书、隐患排查台账、热点核查台账等33个工作模板,为基层森林防灭火提供工作“参考书”,推动森林防灭火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
从点到面全域推广
市应急管理局一手抓培训、一手抓示范,分7期在7个片区开展“2023年森林防灭火指挥员暨推进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培训班”,对市、县、乡、村森林防灭火责任人员及各扑火队伍开展《意见》落实业务培训和实操训练,营造狠抓制度落实的浓厚氛围。目前,已在达州各县(市、区)重点打造2个先进示范点位,严格对照《意见》在卡(防)点建设、物资储备、工作流程、资料归档等方面进行示范建设,建设情况纳入党政同责考评并组织其他点位现场学习,迅速形成带动效应。
同时,将《意见》融入森林防灭火区域协同联动体系,常态化开展川渝东北部区域联防联控暨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演练和技能比武,以县、乡为载体强化与广安、巴中等毗邻市的联防联控,持续培育区域协同在森林防灭火中的制度优势,切实将《意见》转化为防范化解火灾风险的强大动能,坚决守住“确保不发生重大人为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安全底线。(李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