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表扬2022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通报》,渠县获评2022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这已是该县连续五年获此殊荣。
一个离省会城市300多公里的丘陵农业大县,如何成为了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工业兴县,制造业强县,聚焦轻纺服饰、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一首两重’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是渠县推动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成功的关键”,渠县县委书记王飞虎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
建圈强链——
西部轻纺服饰城跳跃发展
建设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是渠县工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精彩纷呈的一笔。依托10余万名服装产业工人之基础,仅仅三年时间,一个轻纺服饰产业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紧扣时尚脉搏、引领时代潮流的时尚之都。
一年成“势”、两年成“型”、三年成“城”、四年成“名”、五年成“都”,力争到2025年,集聚规上服饰企业100家以上,年加工服装2亿件以上,吸纳用工3万人以上。如今轻纺服饰产业已成为渠县“一首两重”产业中的首位产业,正瞄准500亿产业发展目标,大步向前。
走进四川航彩纺织公司生产车间,连排成片的机器不停运转,公司总经理刘小平说,车间24小时满负荷生产,通过绿色工艺产出的优质产品供不应求,源源不断地出口至欧美等地。
达州嘉源(鞋业)体育用品公司内,300多名员工忙碌于各条生产线上。公司办公室主任任莉介绍,他们生产的安踏运动鞋与福建总部的研发和生产保持同步,产品走俏市场,渠县基地新规划了7-10条生产线,“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30%左右”。
实际上,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渠县成功的关键,成为西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目前,致景纺织、森马服饰、嘉源安踏等42家服饰品牌企业落户渠县,其中规上企业32家,2022年产值实现54.1亿元,实现连年跳跃式增长,成功创建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承接基地。
9月21日,在2023年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渠县再添殊荣,被授予“中国户外纺织服装名城”称号。
融圈入链——
智能装备制造快速壮大
近年来,渠县持续推进“工业兴县、制造业强县”战略,实施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链主企业+产业集群”双轮驱动,着力打造300亿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向重庆的区域,渠县推动智能装备制造“融圈入链”,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着力于产业链补链协同,促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在四川锦诚电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设备。公司副总经理杨安告诉记者,公司于今年3月入驻,7月开始批量生产,主要为比亚迪生产新能源设备,现有200台自动化设备,未来将扩大到1000台,“今年订单量增加了30%,主要面向重庆市场”。
锦诚电子的到来,带动近10家关联企业意向性入驻渠县,目前已有两家配套企业确定落户。融圈入链,主动配套重庆,渠县聚力打造“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智能装备制造规上企业已聚集35家,打造川渝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承接基地和成渝制造业产业配套协作基地。
借圈壮链——
推动“巴渠粮仓”变“川渝厨房”
作为四川丘陵地区农业主产区县,渠县有着“巴渠粮仓”的美誉。2022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70万吨,粮食播种182.3万亩,居四川第一,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
依托26个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培育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49家,2022年产值达75.6亿元。
渠县工业创业园区内的四川宕府王食品公司主要从事黄花、呷酒、榨菜等农产品深加工,创新开发冻干黄花和即食黄花等产品,引领渠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依托黄花、酒、油、醋、茶、盐等特色农产品,渠县瞄准“川渝厨房”,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成链发展,渠县白酒产业园、渠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
今年上半年,渠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4.1亿元,同比增长7.4%,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其中,轻纺服饰、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一首两重”企业集群发力,成为渠县最为亮眼的板块,让渠县县域经济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一颗耀眼的新星。(瞿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