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江山红,魂护社稷安!
金秋,达州又迎来了祭奠英雄、缅怀先烈的时节。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虽然时空变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正是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共和国光明灿烂的今天。缅怀,是为了更好地铭记;铭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烈士的生命虽然定格,但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而烈士纪念设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见证,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英雄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的生动教材,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管理保护,达州儿女义不容辞。
达州曾是川东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发源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华蓥山大起义的重要发动地,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强大、红色文化灿烂。近年来,达州高位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以实际行动守护和捍卫英烈,赓续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
统筹规划引领
建设精神高地
达州,一片红色的沃土。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近代以来,吴玉章、陈毅、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和国将帅曾在达州浴血奋战,先后涌现了李家俊、徐彦刚、唐在刚等一批英雄儿女……英勇的将士前仆后继、保家卫国,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壮丽诗篇;无数的达州儿女血洒疆场,为战争胜利提供坚实保障,孕育了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也积淀了深厚的红色资源。烈士纪念设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要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红色阵地作用,就要统筹规划,加强纪念设施的整修和管护,整体提升纪念设施面貌。
达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纪念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四川省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方案》部署安排,围绕“川陕苏区·红色达州”定位,聚焦“标准化建、规范化管、常态化用”三大目标,扎实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提质升级,以实际行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烈精神,持续擦亮“红色达州”名片。
三年提升行动启动后,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就褒扬纪念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出台《达州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财政投入1.2亿元资金完成10个烈士纪念设施提升建设项目,将375座零散烈士墓迁入陵园集中安葬,为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自觉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查阅县志、询问当地村民、实地勘察等方式,全面摸清烈士纪念设施地理位置、设施要素、安葬数量、保护现状等情况,开发建设“达州红军烈士陵园”网站,建立烈士信息数据库,收录全市2万余名烈士信息。
提升纪念设施
打造红色地标
9月26日,记者走进达州红军烈士陵园,瞬间感受到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从空中俯瞰,烈士陵园已经完全展露出其恢弘大气的形象,59449.57平方米的土地上,2956座烈士陵墓静卧其间,烈士英名墙、英烈纪念广场、革命教育广场、红色主题浮雕如珍珠般散布。英烈纪念广场上,烈士纪念馆更是独具特色,如同一颗赤色星辰,熠熠生光;漫步在陵园内,绿植环绕,花树葳蕤,纪念碑、浮雕、墓区等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更加庄重肃穆。
达州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是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第一批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批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但由于园内设施陈旧、悼念场地狭小、功能布局不完善,影响了烈士纪念设施的教育作用。如何让烈士陵园真正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这些年,达州红军烈士陵园一直在不断探索。该园先后新建了烈士纪念馆,英烈纪念广场,红色主题浮雕、雕塑等,并对园区不断进行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新建水电消防等配套设施等。
达州红军烈士陵园的蝶变离不开在这背后付出艰辛努力的一群人。据达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旭介绍,项目开工以来,受新冠疫情、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曾多次停摆,严重影响进度。为保证如期开园,100余名工人3班倒24小时不休,市领导多次现场调度推动,部门“一把手”坚持日调度、周分析、月通报,在大家的艰苦奋斗下,项目于去年9月完工。
如果说对烈士纪念设施的提质升级让烈士陵园焕然一新,那么烈士陵园与战役纪念馆、城市的融合发展,则催生出一批红色文化新地标——在万源,烈士纪念园与双拥文化公园、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快活坪村红色美丽村庄统筹规划,连片打造为万源红军公园,成功创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4A级景区;渠县整合八台山烈士陵园、营渠战役纪念碑、红色渠县纪念馆等资源,打造红色渠县纪念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竹县烈士陵园融入城市发展布局,成为“三园合一”的样板工程,先后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正与城市一起,同呼吸共跳动,不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经过提质改造,目前全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6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处、市级6处、县级及以下54处。这些设施在精心管理维护下,正焕发新的光彩。
守护无名墓地
告慰烈士壮举
“这里真是大变样了。”在宣汉县上峡镇杨柳村,每当有群众来到上峡杨柳关阻击战遗址无名烈士墓时,总会不经意发出这样的感叹。
9月26日,记者从宣汉城区出发,沿着蜿蜒的水泥路一路前行,终于来到了杨柳关阻击战遗址无名烈士墓。拾级而上,两边苍翠的松柏如同卫兵般整齐排列,给人庄严肃穆之感。干净整洁的缅怀广场上,无名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沿着小径来到祭奠区,如军阵般排列的墓碑整齐有序,这里安葬着1066名无名烈士。谁能想到如今干净整洁、庄严肃穆的墓园,几年前竟是荒草丛生,陵墓破损严重呢?
1933年,为守开县至宣汉杨柳关口,王维舟率领刚刚组建的红三十三军近万将士,与国民党将领王陵基率领的3万多敌人殊死搏斗,打赢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的第一仗。杨柳关阻击战遗址共有1000余名红军战士牺牲,埋葬在大梁山宣汉县一侧现杨柳关至七里峡一带的山头沟梁里。目前较为集中的红军烈士墓群3处,分布在宣汉县上峡乡杨柳关村1组小地名大坟塘、号篷梁、茶园坡一带,面积10余亩,3处墓群以大坟塘墓群为中心,相距50米至200米之间,有土堆墓和石头墓近1000座。
“三年前,我和同事就多次来过这里。那时候,进入墓区的道路还是一条泥泞小路,墓区被灌木杂草包围,没有边界,已经发现的石头墓和土堆墓破损严重,亟待修缮保护。”宣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宣传股负责人罗杰章说。发现一处,保护一处,宣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多次赴省上争取项目资金,设计人员四易其稿……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杨柳关阻击战遗址无名烈士墓项目于2021年初正式启动。
然而,项目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的艰辛只有参与建设的人才知道。罗杰章犹记得,2021年9月,宣汉连续下了一个月的雨,工期不得不延误,然而更让人揪心的是,连续的大雨致使山体滑坡,刚筑好的高台大规模垮塌,电力设施也被损坏……“那一刻,大家的心都快碎了,年底就要验收了,这可怎么办啊!”罗杰章告诉记者,灾情发生后,宣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分管副局长第一时间实地调研,成立救灾小组并安排后续事宜。一方面,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调整施工方案,新修建护坡、挡土墙等;另一方面,组织施工人员治理滑坡,清理碎石淤泥,一切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终于,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和不懈努力,杨柳关烈士纪念设施管护点如期全面完工,并于次年对外开放,迎来首批瞻仰群众。
瞻仰群众中,不乏有来自重庆万州、开州的市民。“杨柳关阻击战遗址无名烈士墓位于重庆开州区与达州开江、宣汉三县交界处,我们联动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在宣汉县烈士陵园杨柳关管护点探索建立毗邻地区烈士陵园协同建管机制,共同守护烈士墓。”罗杰章说。
发挥教育功能
让英烈精神生生不息
9月18日10时,在丹桂飘香的万源市烈士陵园里,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正在此举行,蒙蒙细雨中,万源市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向劲锋带领万源二小的学生们走进安葬区,在每一座墓碑前停留,拂去墓碑上的落叶,给每一个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献上一枝雏菊。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万源二小六年级学生刘思宇说,“我将秉承烈士们的遗志,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一时刻,宣汉县烈士陵园,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划破长空。在长鸣的警钟声中,宣汉县烈士陵园举行的主题宣教活动拉开帷幕。
“纪念活动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宣讲嘉宾——罗杰章如是说。
烈士英名,彪炳千秋。为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宣传好烈士事迹,近年来我市各地认真搜集整理,深入发掘烈士资料及史料,录制《红医彭龙伯》等烈士事迹宣传片,收集整理《红三十三军》《巴山军魂》等历史书籍,发表烈士纪念文章30余篇,依托烈士陵园、战场遗址、纪念馆等烈士纪念设施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离不开一支多元的队伍。达州市充分发挥军休干部、模范功臣作用,组建“达州军休”等红色宣讲团8支,深入中小学课堂、党政企事业单位、烈士陵园等地开展英烈故事、红色故事、军旅故事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1.5万余人次。开展“百年英烈”“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等系列活动,选聘优秀讲解员为祭扫群众讲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让红色基因、革命故事、烈士精神深入人心。
深度挖掘英烈故事,组织开展抗战、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挖掘工作,编纂《达州抗美援朝壮歌》等刊物,开设“达州英烈”“老兵荣耀”等专栏,开发《红军精神代代传》等8门精品课程,依托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精心打造达州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团)日等活动与革命英烈精神结合起来,全市烈士陵园年接待祭扫群众达10万余人次。
座座丰碑传浩气,红色精神代代传。如今,行走在巴渠大地上,人们常会见到一座座修缮一新的烈士纪念设施,也许是一座烈士纪念碑,也许是一座烈士塑像,也许是一幅红色浮雕……这些矗立在巴渠大地上的烈士纪念设施,如同照亮苍穹的璀璨星辰,指引着新时代的达州儿女奋勇向前,去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文莉萍 邱霞 蒲治林)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