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县政府非常关心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四川德润钢铁集团航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人事部部长罗洪波感慨,“我们公司可以享受扩岗补贴、就业补贴、税收减免等多项真金白银的补助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近年来,宣汉县认真宣传贯彻民营经济发展“1+2”政策体系,制定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聚力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活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全国“千亿县”、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
制定优惠政策
点燃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
“冉总,你好,我是宣汉县税务局‘一对一’税务管家,对最新出台的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和操作指引进行筛选梳理,现为您逐条讲解,稍后将政策‘明白卡’发到你的微信。”宣汉县税务局税务管家尹琴向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开展“定制化”线上辅导。
为积极响应国家稳住经济大盘的大政方针,宣汉县税务局税务管家服务团队针对辖区内重点税源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个性化需求,将一揽子税费优惠政策制成“明白卡”,通过“滴灌式”辅导讲解,为企业送去减税降费“及时雨”。
近年来,宣汉县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解渴”的文件,采取一系列“给力”的措施,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出台《宣汉县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细化明确符合宣汉实际的22条“硬核”措施,助力市场主体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全面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
该县降低用工成本,落实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政策,成立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专项行动小组,对重点企业设立就业服务专员,提供用工保障相关服务,积极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加强重点项目用地支撑,实行重大项目用地支撑政策,对投资数额较高、产出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在土地供应方面优先支持,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和支持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宣汉政通人和、要素齐备、政策宽松、环境优越,项目落地不到几个月,航达钢铁一期项目就实现建成投产,2022年实现产值60.33亿元,入库税金5.3亿元。”四川德润航达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明说。
这种成功案例创造背后离不开全县的党员干部,他们心系企业、热心服务。在航达钢铁“100吨电弧炉炼钢生产线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期间,县经信局主动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办理产能置换、技改升级等各类手续,多次到项目工地现场办公,解决土地平整供应等多项难题,确保项目于2021年6月顺利竣工投产,还将支持、引导、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工厂”认定。
近年来,宣汉县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厚植民营企业发展沃土,打造亲商、重商、爱商、助商环境,吸引一大批民营企业落户宣汉。目前,宣汉县共有民营市场主体47639户,其中私营企业8304户,个体工商户3799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42户。
该县全面深化全过程效率革命,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实现全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升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打破各部门各层级的信息壁垒;推行登记注册“0011”集成化改革,实行“零成本”“零见面”“企业开办一小时”“一件事一次办”等全程帮办服务;免费向新办企业赠送首套印章和税控设备,鼓励商业银行取消市场主体账户服务手续费用,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照后减证,在零售业、餐饮业、建筑业等行业试行综合许可改革,探索“一业一证”审批模式;放开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支持工业园区实行集群注册,解决创业者和新业态企业无固定办公场所办照难的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聚力科技创新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
走进达州亮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只见融化炉、烘干机等设备加快运行,工人们正在进行玻璃微珠成品出货打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据达州亮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催菊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销售科技型中小企业,专注玻璃微珠反光材料、节能环保新材料研发、制造,通过引进玻璃微珠生产技术和自主研发,已拥有知识产权16项,并配套标准厂房10000多平方米,两条反光玻璃微珠生产线,生产规模达4000吨/年,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今年,该公司被新认定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把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加快产业发展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强化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宣汉现存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26家,其中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如今,宣汉县紧扣“搭平台、育高企、惠民生、促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优化创新格局,强化创新主体,建强创新平台,聚力产业创新,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
“我们力争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0.8%,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力争2024年,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累计有效高企达31家。”宣汉县科技局机关党委书记姚飞说。(符艳 张平 漆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