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生态美,宜居宜业幸福村。金秋九月,万源大地满目金黄,稻浪千重,果蔬飘香,乡间庭院错落有致,风景如画的和美乡村跃然眼前。
找准发展定位
助力产业多元化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美乡村建设才会有持久的内生动力。如今的万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多元发展”的乡村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支撑。立足生态、富硒、有机特色优势,万源市大力发展“4+N”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即重点抓好“茶叶、中药材、旧院黑鸡、蜂桶中蜂”四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同步发展马铃薯、高山蔬菜、猕猴桃、肉牛、生猪、板角山羊等富硒特色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茶叶投产面积15.2万亩,完成加工5997吨,已销售4405吨,销售额13.215亿元;优化全市旧院黑鸡产业发展21个乡镇,成立了旧院黑鸡养殖新型经营主体68家,培育达州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12个,专业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200余家,旧院黑鸡存栏257.42万羽,出栏245.42万羽,商品蛋3377吨,已实现产值4亿元以上;已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11.84万亩,今年新建基地2000亩,已完成中药材种植2297亩;已新增蜂群850群,现存栏蜜蜂6.65万群,生产蜂蜜190余吨。
今年上半年,万源市农业实现总产值24.42亿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8元、增长7.2%。
“村村有特色产业,启发我们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万源市将大力发展‘4+N’特色产业,积极融入品牌体系,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研发和推介,打响做靓‘富硒’品牌。”万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道勋说。
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亮丽风景线
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关乎群众的幸福感。如今,农村硬件条件好了,村子亮丽了,更多人愿意留下来扎根乡土。
通过开展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万源市实施了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铁索桥改公路桥和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通过升级改造乡村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逐步实现了农村饮水建管一体化。通过深入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了“光纤+4G”网络覆盖和5G网络延伸,加快了实现乡村“智慧广电”全覆盖的步伐。
聚焦生态优美,万源市聚力加快“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力度,提升农村宜居水平。万源市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努力提升人居环境。万源市248个行政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效果明显。
村民三五成群,围坐树下喝茶聊天,玉带乡太坪坎村的田园生活让游客印象深刻。玉带乡党委书记万国刚说:“玉带乡锚定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目标,大力破解群众上学、托育、就医、养老等难题,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群众生活舒适度。”
提高善治水平
培育文明新风尚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万源市以融合善治模式引导村民,健全完善村民大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加快“和美驿站”建设,广泛开展“和美”系列评选活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同时,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工作,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哟嗬哟嗬也,天上的太阳呃,大得很呃……”每当一些大型活动开展时,一声声洪亮的唱词就会从井溪镇猫坪村和美驿站里传来。猫坪村“薅草锣鼓”文艺队和“村BA”篮球赛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推进了干群交流交融;在罗文镇严家坝村,大事小情都由干部和群众商量着来……如今的万源乡村处处呈现向上、向善、团结的新气象。
万源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万源市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聚民心,以强综治夯基础,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和干部群众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冯津榕 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