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万源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民风民俗、阵地建设等,打造出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推进万源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文明实践+传统村落
玉带乡太平坎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四川最美古村落,拥有记载完整的村史文化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结合古村落文化资源,当地的民风民俗文明实践站建设古意盎然。
太平坎村通过撰写村史,对村庄的由来进行了详细溯源,不仅讲述了荔枝古道和村头八景,还详细介绍贡米之乡、传统院落、墓葬文化、农耕文化、历史人物等方面情况,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同时,玉带乡充分利用挎包宣讲等志愿活动,加大古村落保护宣传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维护意识。
此外,村内还建设了村史博物馆,展陈各类能体现村集体的老物件,从石磨到花轿、从风车到背夹,为村民留下过去的宝贵画面。
目前,太平坎村古村落文明实践站建设经验已在万源全市推广,现建有河口三官场、铁矿泥溪沟、竹峪刘家院子等4个古村落文明实践站。
文明实践+基层治理
以推行村民“积分制”管理为抓手,草坝镇黑池坪村打造起了新时代积分制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
黑池坪村以户为单位实行量化管理,根据考核内容和细则实行加减分,每季度累加一次并公布各户得分,各季度得分累加为年度量化考核最终得分,年度总分将作为评选文明家庭、和美村民等的重要依据。
村集体每年拿出10000元集体经济收入作为积分量化的考核奖励,以行之有效且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从精神和物质上激励了村民,也将文明实践真正落到了实处。
同时,村民可以将每季度通过参加镇、村、组组织的文明实践活动,以及积分量化考核获得的积分,换取所需的生活物品,通过“积分制”真正“兑”出文明新气象。
黑池坪村的“积分制”现已拓展到了官渡镇后河源村、大沙镇青龙嘴村、黄钟镇长虹村等,在基层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文明实践+和美驿站
在井溪镇猫坪村和美驿站,驻村“第一书记”许馨月时常在集体经济展销室直播带货,推介当地的特色产品。
按照“强化堡垒、增强引力,盘活资源、因地制宜,开放共享、惠民为民”原则,万源市全面建成31个和美驿站,打造了一批新时代服务型文明实践站,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医疗健康等需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是居民知识充电的“新课堂”、开展活动的“大舞台”、互帮互助的“好帮手”。万源市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工作思路,整合各方资源,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探索建立起新时代法治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挎包宣讲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清廉说事文明实践站等,架设起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加油站”和“大喇叭”,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冯津榕 王欣悦 黄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