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河碧水长流,滨江路绿树成荫,莲花湖美丽如画,大寨子公园空气清新……走在通川,美景无处不在,人们健身锻炼、休闲散步、游玩赏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环境改善民生。2023年上半年,通川区紧扣“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总体目标,围绕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要求,突出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执法指导解难题法律保障优服务
“你们这污水是怎么处理的?排放标准是多少?”近日,通川生态环境局组织执法人员对通川经开区涉水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
针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通川生态环境局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面对面地与企业开展座谈会,并以“不处罚只整改”为目的,深入交流沟通、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整改措施,全程帮扶指导企业进行问题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我们实施审慎包容执法,对首次违法且情节轻微的企业,视情况依法免予或者减轻处罚、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酌情延长整改期限,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通川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将深入讲解环评手续办理、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等环保法律法规,分析环境风险及违法后果,做好政策解读,帮助企业解决生态环境相关问题。
近年来,通川生态环境局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运用环境执法监督的“利剑”,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和高压态势。聚焦通川经开区、魏家河流域沿线、双龙河流域沿线等重点区域,就涉水工业企业的污水管网建设、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共梳理出问题42个,并按序时推进整改。
执法要严,服务要优。在服务项目中,通川区持续做优环评审批。建立主动服务、专人对接机制与重大项目服务台账,精简办事流程,审批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6个工作日,上半年共完成市、区重点及招商引资16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审查、审批工作。同时主动上门服务,建立助企纾困服务卡制度,针对辖区内企业不定期开展上门主动服务,通过填写“助企纾困服务卡”了解企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由分管领导带队,到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座谈,分析环境违法风险及后果,就环评程序及相关政策进行讲解指导。截至目前,共开展上门服务20余次,帮办代办项目事项30余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10余次,有力助推了企业绿色发展。
环保理念入人心保护生态齐参与
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发挥着统一思想、振奋士气、凝聚力量、解疑释惑、明辨是非的关键作用。
5月22日,由通川生态环境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多个部门在塔沱湿地公园联合开展了增殖放流活动。各部门人员和市民向州河投放青波、鲢鱼、鳙鱼等3000余尾。随后,工作人员还向广大市民发放了环保宣传资料,并开展“十年禁渔”宣传活动,倡议大家爱护母亲河、保护生态,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今天我和朋友来这里游玩,刚好看到他们在这里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为家乡的环保工作出一份力,我们很开心。”市民赵娜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通川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以“6·5环境日”为契机,制定一系列宣传活动方案,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环保布袋等方式,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地球日、6·5环境日等宣传活动8次,同时积极强化环境宣传报道,上半年共发布环境信息34篇。
减污降碳显担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经成为通川常见景色。为此,通川区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继续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积极开展春节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小春期间秸秆禁烧等时令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遏制时令性大气污染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对辖区3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和10余家建筑工地开展巡查督导工作,要求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务必严格执行“一厂一策”限产、停产措施,减少重污染天气期间大气污染物排放。会同交警部门开展移动源路检路查工作,目前完成了330台柴油货车和6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抽检任务。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制发《开展2023年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组织相关部门对6个乡镇8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详细排查。针对梳理出保护区内存在的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畜禽散养等15个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交办,目前,已完成整改12项,剩余3项按序时推进。对新划定的双龙镇挖断山水库、碑庙镇长滩河、江陵镇巴河等3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规范化整治。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监测和整治工作。目前,通川区在册入河排污口38个,已完成整治15个。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面完成土壤隐患排查整治和自行监测,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开展危险废物电子联单审核,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和信息共享,对危险废物实施从产生、转移到处置或再生利用的全程数字化安全管控。今年以来,危险废物申报登记企业(单位)163家,执行电子转移联单8200余份,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40296.83吨。全力抓好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工作,完成了全区65家医疗机构射线装置2022年度辐射环境安全评估工作,并通过各方审核,确保辖区辐射环境安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川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将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通川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杨洁 谭楚甲 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