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历史悠久、红色热土之城;一座绿色生态、田米水乡之城;一座爱国拥军、鱼水情深之城。
开江是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建设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是开江军民情的真实写照。
煦煦春光耀田城,暖暖春风拂繁花。近年来,开江全县上下以创建双拥模范县城为抓手,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关系,军民携手共建现代化开江之歌强劲嘹亮,“中国田城”开出似锦繁花。
春风化雨百蕾润育
多措并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开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先后有5000余名进步青年积极投身革命阵营。为推进双拥工作,开江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把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和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
开江成立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人武部政委挂帅,全力保障县双拥办人员、经费、场所,乡镇(街道)、村(社区)同步跟进,全面建成退役军人“1+13+N”服务保障体系,成立双拥组织机构102个,建立群众性拥军优属服务组织73个。以“六个纳入”要求,建立健全双拥工作联席会议、党委议军会、领导干部军事日等制度,坚持每年专题研究双拥工作1次以上。
坚持“大宣教、优服务、强管理”三项举措,做到全覆盖、全领域、全动员,落实优待政策、安置退役军人、开展关爱帮扶实现“三个百分百”。构建“家人”理念,采用“1+N”机制促高质量就业创业,创新“1+4”模式、“加减乘除”工作法零距离服务退役军人,以“田城之心、田城之梦、田城之志”抓双拥共建,成功创建省第十一届四川省双拥先进县,新时代双拥之花开得更加绚丽。
夏露凝香千山芬芳
全面构建拥军优抚新格局
绘就“作战图”,细化“实践图”,拓展“保障图”。开江全面构建党委、政府领导、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军地共创共建的双拥创模争先工作新格局。
全面支持部队建设。先后投入资金628万元,帮助县人武部、武警开江中队新建(改、扩)办公楼和营房2600㎡;帮助解决县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及训练等费用共计278万元。发动包含餐饮、住宿、医药等行业企业成立拥军联盟,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优惠和体验。深入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慰问现役官兵家属102人次,送立功喜报321人次,发放各类优抚慰问金578.2万元、医疗补助1158万元。
全面组织征兵动员。通过面对面宣传、点对点宣讲,广大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的热情持续高涨。创新制定出台《激励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措施》,严格执行廉洁征兵“零报告”制度,全面坚持“五公开”“五个优先”原则,近4年累计输送优质兵员728人,其中大学毕业生占比提升到63.9%,居全市前列。
全面推动军地协作。紧盯官兵“后路”“后院”“后代”等现实问题,全力加以解决,不断开创全县双拥工作的新局面。4年来,驻开部队官兵积极投身开江经济社会建设,累计出动兵力497人次,车辆120台次,参与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以及元旦、春节、两会“八一”等重要节点巡逻稳控,建立村级扶贫点2个,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81户、学生30名。
秋色满仓万果飘香
携手共谱军地发展新篇章
倾尽真情、兴办实事,结出万千硕果。开江的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前线有他们的身影,疫情防控一线有他们的身影,偏远乡村角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如繁星点点闪耀田城大地。
入伍北京卫戍区某部女兵班长夏曼思,连续两年参加单位“雄师杯”比武竞赛,在军事科目中取得第一,并蝉联师记录,成为所在单位第一个通过军事体育“特三”的女兵,荣获2022年度北京卫戍区某部“十大忠诚卫士”。回龙镇尖峰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肖中华,从军时保家卫国,归来时本色依旧,用无悔的信念践行着初心使命,奋勇冲锋在乡村振兴第一线。2013年退役返乡后,依然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用青春和奉献彰显着军人本色,先后被省委组织部选树为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四川省第二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评为“四川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
甘棠镇转洞桥村退役军人廖小将,退役回乡创立三泰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1500亩,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成了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其公司入驻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后,为园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并顺利通过绩效中期评估贡献了大力量。
沐春风,别样红。开江多次被命名表彰为“全省双拥先进县”,县光荣院等单位多次被国家、省市表彰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全县征兵“五率”连续3年排名全市第一,不断谱写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军地同频共振的崭新篇章。(何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