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关于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经过一轮轮强降雨,全市汛期已然来临。为提前做好汛前准备,今年5月初,达州市出台了《达州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全市地质灾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今年地灾防治的重点有哪些?全市地灾防治的整体情况又是怎样的?
6月19日,《达州晚报·美丽家园周刊》邀请到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竺春福对《方案》作专业详细解读。
记者:今年达州市地质灾害可能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竺春福:结合致灾因素分析和2023年汛期降雨预测,全市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易发、高发态势,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发生数量较常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记者:《方案》中,今年全市地灾防范的重点有哪些?
竺春福:据预测,2023年达州市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均值偏多2-3成,夏季降水量600~800毫米,较常年均值偏多3-5成,有4-6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因此,《方案》指出汛期(5-9月)是达州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尤其是6-8月,区域性和局地强降雨期间,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将明显增加。
此外,《方案》分析了全市的地形地貌条件,达州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点决定了达州市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分析了全市近年来气候条件和地质灾害之间的联系,据统计,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占年度发生地质灾害的90%以上,强降雨条件下突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提到了重大交通、水利、能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上述致灾因素,分析了区域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将全市划分为峡谷高易发区、深丘中易发区、低山低易发区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区,明确了重点防范区域。
《方案》根据近年来各地的地质灾害特点和达州市实际情况,指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景区、安置点、“空心村”、工棚、农房周边等人口聚集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在建公路铁路、水利电力、工矿企业、大型深基坑等重要工程建设生产活动区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区域是重点防范目标。
记者:那么,为防范地质灾害,今年的《方案》提出哪些具体措施?
竺春福:首先,对责任落实、协调配合、气象预警、会商研判及各县(市、区)年度防治方案编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能职责。其次,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是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五年行动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采取监测预警、排危除险、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接着,由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诱发因素多样性等特点,《方案》要求加强巡查排查,深化动态管理。最后,受经费、技术的制约,专业监测未全覆盖,监测精度也还未达到防灾工作需要,《方案》指出要坚持人防、技防并重,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做好专业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体系同时运行和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