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变宽了、小区变绿了、社区功能变多了……对于在达州市达川区新学巷新达水泵厂家属院居住了36年的老住户何永见来说,社区这几年的变化令其深有体会。“曾经的胡同里弄经改造后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脏、乱、差的现象被彻底整治,如今,住在这里我们感觉很幸福。”
老旧小区改造只是城市面貌变化的一面。近年来,达州市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反躬自省,查找出系列“城市病”,并集中力量治理,使得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达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做好城市体检推进机制建设、宣传引导参与、统筹调度研判,创新建立协调推动联席会议制度,优质、高效推进城市体检各项工作,科学构建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有效推动了体检数据收集、城市体检成果与政府(部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决策等相结合,助力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脱节、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够,综合精准施治解决短板和矛盾,做到了“防未病、治已病”。近几年,达州市城市体检工作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
首次“体检”
居民满意度样本问卷居全省第一
2021年9月我市成功申报为全省首批城市体检试点城市,并开启了我市的第一次“城市体检”工作。按照相关工作要求,以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为城市体检核心范围,紧扣市委“157”总体部署、市政府工作报告等中心工作,科学构建“65+10”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完成居民满意度调查样本问卷39402份,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样本总量的51.29%。
通过多层次、多维度深入推进城市体检工作,分析查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研究提出治理“城市病”对策建议,编制形成了2021年城市自体检报告,城市体检发现“城市病”问题31个,提出对策建议29条,具体任务措施117项。同时,针对31项“城市病”问题短板,我市一方面系统梳理问题清单,统筹谋划项目储备,另一方面精准进行补短强弱。
赓续前行
二次“体检”有了新变化
2022年,我市以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为城市体检核心范围,持续推进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住建厅88项城市体检基本指标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群众关切、数据可得的原则,增设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城市绿道长度、城市绿地率、市辖区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市辖区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指数、3小时可达国内主要城市数量及机场旅客吞吐量8项特色指标,形成“88+8”的体检指标体系。完成居民满意度调查样本问卷20279份,再次位居全省第一。
在2021年城市体检工作基础上,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有了新变化。一是对城市体检结果进行复诊,评估“城市病”治理成效。结果显示,和前一年相同的31项指标进行对比,评价为达标、很好、较好的19项指标中有16项指标持续向好、3项基本保持,评价为一般的6项指标均有改善,评价为相对不足、不足、不达标的6项指标中4项指标有改善、1项指标未改善、1项指标呈状态预警。二是从“广、深、高、新”四个角度多维出发,优质高效做好2022年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调查范围广,对市中心城区建成区所有社区全覆盖;调查层次深,在居民满意度问卷基础上,新增社区管理员问卷和居民提案两个板块,形式更加多元化;调查水平高,积极动员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又通过社区管理员问卷,直达基层;调查内容新,结合新的城市建设要求,新增绿色低碳发展、旧城改造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更加关注居民对城市品质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为新发展阶段我市城市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采集意见和建议。三是城市自体检与省级第三方体检同步开展,双管齐下,官方统计数据与大数据相互校核,确保城市体检结果的准确性。
2022年达州市城市自体检坚持精准研判,结合各项自体检指标评价结果,聚焦居民满意度调查及反馈意见,主客观评价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梳理城市建设发展既有成绩和存在问题,形成“优势清单、短板清单、问题清单”三张清单。并针对三张清单梳理出若干行动建议,提出了“问题治理、短板提升、优势强化“三级行动建议。
下一步,达州将加快建成市级城市体检数据平台,加快推动城市体检成果转化,用城市体检成果辅助政府科学决策和资源精准投放,推动城市体检的结果,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依据,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指导城市稳妥有序实施更新,加快城市提品步伐,加快建设幸福宜居中心。同时积极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徐海峰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