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河之畔,满城繁华,天蓝、水清、地绿、路畅,白日里花红柳绿、夜幕下流光溢彩,入目皆是如诗如画的美景。今日达州,以文明之光,铸城市之魂,外修“颜值”、内练“气质”,奋力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美丽抬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持续掀起文明城市创建热潮,使文明的种子真正深入人心,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外修“颜值”擘画新貌
“我在这里住了21年,你看我们小区现在‘蜘蛛网’没得了,环境干净整洁、停车又方便、绿化还特别养眼,而且不出小区就能锻炼,大家也开始自觉维护小区环境,这日子真是太巴适了。”家住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四合社区宏源小区的居民赵晓凡,看着如今的幸福小区,掩不住满脸笑容。
人居环境是最基础的民生。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强力推进,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同时,有效促进居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截至目前,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153个、14.49万余户,打造绿色社区131个、智慧安防小区200余个。仅在2022年,就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68个,各地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更新改造供排水管网129.07千米、燃气管网14.61千米,新增地面普通停车位2241个,增设充电桩639个,既有住宅增设电梯330部,真正把民心工程落到了实处。
走进通川区朝阳农贸市场,摊位整齐有序,蔬菜、肉类等商品琳琅满目、分区明确,环境宽敞舒适,文明经营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谈及这两年的巨大变化,商家和顾客纷纷为文明城市创建点赞。近年来,我市从硬件设施、卫生环境、管理秩序等方面着手,推动农贸市场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让“烟火气”与“文明味”同行。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整治提升,打通巴渠西路、锦弘路、新锦街跨河桥等“断头路”,更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规范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创文”公益广告,利用大街小巷、公园、景区、社区、小区、公交车、LED大屏幕等进行宣传。截至2022年底,完成公厕及垃圾中转站新建提升项目42个,城市道路及人行道整治51条,农贸(菜)市场达标升级16个,背街小巷及城乡接合部整治86个,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30个等,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完成“蜘蛛网”整治2143处,水表箱整治8816处,电表箱整治555处,气表箱整治7096处,室外店招店牌整治8847个……经过文明城市创建的洗礼,昔日城市“短板”已变成人们生活中的亮点,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
內练“气质”惠及民生
市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搭建市民参与平台,不断提升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实现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步入通川区塔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环境干净整洁,配置设施齐全,给人一种“家”的温暖。“这里可以哦,不仅可以看书、写字、跳舞,还有一个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理疗室,可以做艾灸,还可以给社区的老人提供长期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满足其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及护理需求。”居民刘珊珊自豪地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将文明实践所(站)作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全力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按照“五有”标准,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283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和暖心的公共服务,吸引无数市民成为共建美好家园、共创文明城市的一员。
“创文”是为了惠民,而我们生活中的小窗口就能折射出大文明。达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此外,全市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派出所、车站、银行网点等加强窗口形象建设,不断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志愿服务,用优质服务擦亮城市的文化窗口。
同时,统筹协调城市管理职能部门,打好“组合拳”,消除管理盲区,推动创建工作提质提速提效,确保公共秩序经得起“细评”、环境卫生经得起“细看”、窗口服务经得起“细挑”、基础设施经得起“细查”。
文明新风擦亮幸福底色
穿梭在城市中的“志愿红”宛如文明“代言人”,赋予了一座城市无形的力量。街头巷尾,车辆有序停放,交通秩序井然,人们自觉排队乘坐公交车,“守法礼让、文明出行”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餐馆里,“杜绝浪费”“文明用餐”等宣传标语比比皆是;景区里,文明旅游持续推进;公交车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深入人心的景观小品、公益广告,更是成为了一道道文明“风景线”,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坚持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等为统领,常态化开展结对共建、文明劝导、环境美化、扶贫帮困、生态环保、医疗健康、科技法律普及等类别志愿服务项目400余个,打造了一批以新时代巴山挎包宣讲队、巴山文艺帐篷轻骑队、巴山“红杜鹃”等为代表的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志愿服务队伍。巴山文艺帐篷轻骑队被中宣部表彰为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目前,全市有注册志愿者92万余名,占全市常住人口近18%,各类志愿服务队伍4500余支,累计实施各类志愿服务项目3.8万余个,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万多场次,累计时长1200余万小时,惠及群众300多万人次。
为更好地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明出行、文明有礼、文明祭扫、文明餐桌、低碳出行等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并聚焦聚力“新时代文明标杆”,扎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选树典型活动,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市民争当文明城市的实践者、志愿者、拥护者。
此外,我市加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四史”“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如今,文明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词汇,而是每个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本准则。在创文的“征途”中,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达州将持续发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氛围营造,推动文明创建稳步深入,真正让文明之花绽放,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蔡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