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事业旺。
“我要尽一己之力,追乡村振兴之光。”省“天府峨眉计划”专家、省特聘专家、“天府英才”和“达州英才”双卡持有者、四川秀岭春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梓婷说。
2023年,是廖梓婷回国创办秀岭春天的第十年,从不懂茶叶到成为渠县乡村振兴产业领头人,廖梓婷的成功有自己的坚守,也有渠县对优秀人才的重视。
一直以来,渠县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抢抓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与科技升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宕渠人才计划”,实行更加精准、更加务实、更加高效的人才政策,构建具有渠县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力争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
党管人才
做强人才“基本盘”
2023年新年伊始,渠县以3场活动拉开新一年人才工作序幕。组织本地优秀大学生游家乡观新貌,聚焦“潜在人才”,埋下“乡情种子”;组织新春返乡农民工参观渠县经开区新兴企业,聚焦产业发展,助力技能人才回流;为扎根渠县城坝遗址8年的田野考古专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长陈卫东颁发“荣誉村民”称号,为100余名专家人才送去新春慰问,以最暖心的服务留住最不可或缺的人才。
近年来,渠县将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行“1个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1个人才发展促进中心牵头抓总,1个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密切配合,1个业务股室具体落实”的管理服务机制;设立5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按10%逐年递增,拿出真金白银下大力气引进、培养、用好人才。
“渠县正在引进急需紧缺的医疗人才,‘名医’每人不高于8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而且是‘一人一策’。”3月9日,在渠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优秀人才恳谈会上,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勇刚抓住机会,向出席会议的渠县籍在外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代表和渠县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伙伴宣传渠县医疗人才引进政策。
在加速聚才引智上,渠县实施“五大行动”形成人才“强磁场”。实施“教育强县”“医疗强县”人才引进行动,一次性补助招引一批“名师”“名医”;实施“一首两重”产业与科技升级全产业链生态塑造行动,建设“1+2+N”产业链联盟研发中心,以“百万年薪”招引支柱产业专业人才团队,打通全产业链生态;实施“七张全国名片”保护传承行动,每年资助一批创客研习交流,每年奖补一批保护开发人才(团队),擦亮“七张名片”,形成文化发展新格局;实施渠县籍人才“金凤还巢”行动,发挥在外名人资源优势,关注渠县本土优秀大学生,延伸引才触角,下好人才先手棋;实施基础创新和基层创新行动,设立100万元奖金池,常态化开展农机改造、制衣制鞋等各类技能大赛。科技“悬赏”最高200万元奖补资金,“揭榜挂帅”调动全社会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渠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政策保障上,渠县编制出台《渠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联合8个部门印发《渠县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年度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压实分领域人才工作责任,促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完成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更名及单位更新,印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健全运行规则,落实主体责任、厘清责任链条、主动协调落实,推动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
2022年,渠县在全国布局设立8个驻外人才工作站,举办“一首两重”产业转移承接暨川渝人才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建立“宕渠智库”,签约26名专家,与重庆市大渡口区等周边六地共建川渝结合部人才中心,校地合作朋友圈新增四川大学等9所高校,达成合作项目74个,引进各类人才466人。
筑巢引凤
花香“蝶”来助发展
用好人才,是答好招才引智的“基础题”。渠县抓准“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路径,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筑巢”,做到“引进一个关键人才(团队),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一个地方发展”。
2013年,廖梓婷创立秀岭春天,在渠县海拔上千米的山村承包万亩荒山种植高山有机茶,摸索研发茶叶种植及深加工技术,将良好的生态旅游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相结合,以特色高山景致串起万亩茶园,让茶旅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奏响了渠县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2022年,渠县引进高新科技研究型人才及创新团队15人(个),新增省市科创平台11家,谢华安院士科创中心建成投用,渠心科技集团首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助力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58%。创立“宕渠裁缝”产业品牌,“工业大脑”、四川省服装产业数字智能技术应用研究院揭牌落地,推动实现主导产业再升级。搭建“农业擂台”“达人擂台”,全行业覆盖举办农机改良大赛、轻纺服饰行业职工技能赛等技能比拼、培训活动15场,培训乡村振兴基础性人才6万余人、现代制造技能型人才700余人并纳入“宕渠人才”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渠县坚持县外引进和县内培育并重,立足本土优势,就地取“才”。
今年2月1日,渠县举行乡村振兴“头雁工程”培训开班动员会,为全县240余名“头雁”培育对象开启了新春“第一课”,吹响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号角。“头雁工程”面向全县产业致富能手、在外经商务工人员以及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动员鼓励其参与乡村振兴,并予以政策支持,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
渠县还完善了渠县籍在外企业家名录、渠县籍大学生信息数据库、优秀农民工台账,采取乡情感召、政策吸引、前景激励等方式,累计签约在外渠商返乡投资项目21个,投资总金额37.2亿元,回引优秀大学生500余人,优秀农民工1700余人。实施“万名乡土人才振兴乡村工程”,定期遴选一批养殖能手、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纳入“土专家”“田秀才”信息库,通过田间课堂、实践锻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00余名,为乡村振兴储备“新农人才”。推动各类创业扶持政策捆绑打包向乡村倾斜,支持本土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社或养殖小区1700余个。
不拘一格
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发展之强,首看人才。
渠县不断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着力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努力让各类人才活力迸发。
在做好人才职业发展上,渠县瞄准高层次人才个人特质和发展规划,采取个性化、定制化培养方式,采取“一人一策”“一年一岗”定制化培养,加快培养锻炼步伐,解决“引人易、留才难”的问题。
2021年,文开勇通过“达州英才计划”进入渠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按照“一人一策”定制化培养计划,渠县对文开勇进行三个阶段的培养,第一阶段由局长帮带熟悉综合业务知识,第二阶段上派市级单位工作,第三阶段负责园区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工作。
在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渠县印发《渠县人才评价认定规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坚持公开、公平,坚持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并重,坚持业内认可、社会认可,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注重人才业绩和贡献。全覆盖调研106名硕博人才职业愿景,为2名硕博人才“二次调配”适宜岗位,评选消费达人、杰出外来农民工、十大宕渠工匠等人才荣誉称号50个,充分调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在做好人才生活服务上,渠县加快“人才小区”建设,开启人才公寓二期工程,按照“拎包入住”标准高质量打造100余套住房,交通畅达、优质宜居。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放宽人才贷款额度,引进人才连续3年发放租房补贴,解决“四类人才”“住宿难、融入难”问题。充分发挥人才活动阵地实效,根据各行业领域特色制定活动日历,确保“人才之家”每月有活动、人才全覆盖。此外,优化人才服务,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和社会医疗等方面提供优质保障。举办“缘聚宕渠心安此处”人才交友活动,为青年人才拓宽交友面;设立新婚基金,助力4对新人成功牵手,回引人才家属8名。成立“宕渠英才服务联盟”,紧贴人才需求,提供交流学习、享受人才优惠折扣等暖心服务,涵养安居留心、安业留人的最优人才生态。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渠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让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广大人才聪明才智竞相涌流,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建设崭新篇章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严衡玬)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