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人 创文明城”文艺演出在达城西外中央公园广场举行。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畅摄
漫步达州,不难发现,街道干净整洁,公园星罗棋布,社区和谐美好……今年,是达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战之年、收官之年,也是一次城市“颜值”“气质”双提升的“幸福革命”。
目标既定,号角吹响!达州,以文明为帆,外增“颜值”、内练“气质”,奋力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
文明塑形
扮靓城市“面子”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达州而言,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勇气,考验的是担当。
去年来,我市坚持市区联动、城乡同步,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达州的“颜值”悄然间发生了巨变。
走进河市镇长航农贸市场,地面干净整洁,铺面、货台、摊位摆放整齐,创文主题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市场井然有序……“‘烟火气’有了‘文明味’!”不管是在此经营的商户,还是前来买菜的居民,纷纷为这样的变化感到高兴。
位于通川区凤北街道高家坝社区的川鼓大院内,绿树成荫,停车线内车辆有序停放,古色古香的环形木亭里,三五居民漫步闲谈。不大的院落,一改曾经“灰头土脸”的老旧模样,惊艳变身,打造出了一方和谐幸福的小天地。
移步皆景,举目满新。一幅幅岁月静好的温馨画面,仅是达州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美丽注脚。
2022年,我市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实行双组长制,同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开展创文暗访督导工作。为推进创文工作走深走实,我市扎实抓好“五类基础设施”整治、“三大”整治等活动,完成城市道路及人行道整治51条,农贸(菜)市场达标升级16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443个,背街小巷及城乡接合部整治86个,“蜘蛛网”整治2143处,室外店招店牌整治8847个……实实在在的改变,让“转角遇到美”成为达城的普遍风景。
文明铸魂
树立文明新风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不是一台“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
要创文明城,先育文明人,“道德模范”用榜样示范市民向善向美。
我市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去年评选“达州好人”50名,6人入选“四川好人榜”。组织开展四川省先进典型事迹基层巡讲活动,营造了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社会风尚。“每次阅读‘好人’故事,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好人”文化在全市树立起一批群众身边的道德标杆,奏响了城市的美德乐章,如涟漪般荡漾在市民心中。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破除陈规陋习。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院坝会、“小喇叭”“进楼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创文知识,发放《达州市民文明手册》50000余份。《创文进行时》《创文曝光台》……我市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让市民对创文有了全面认识和内心认同,从而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加入到创建洪流中。
如今,行走在达州这片热土,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门到行业,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人人知晓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文明暖心
擦亮幸福底色
群众满意率是检验创文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我市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小区里增设了几台旧衣回收柜,旧衣服都能回收,很环保。”家住西外广电花园的张女士为此点赞。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审批事项的部门和企业相继进驻,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以前办房产证手续,一个文件就要跑一个窗口,几天都签不下来申请。现在几个部门合成一个窗口,半个小时就搞定了。”在大厅办理房产证的刘女士说。
“司机操作很规范,驾车期间没有玩手机、吸烟等行为,下车时还叮嘱我别落东西,很贴心。”市民李女士切身感受到我市出租车行业在创文工作中不断提升的依法依规经营意识和文明优质服务。
一项项暖心举措让达城市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创建热情,不断推动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
随着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我市92万余志愿者覆盖城乡,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红杜鹃”“巴山蒲公英”“巴渠清风”等服务品牌不断涌现。目前,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文明交通劝导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余项,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万多场次,累计时长1200余万小时,惠及群众300多万人次。志愿服务,在达州大地蔚然成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幸福”,成为每一位市民内心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达州,文明之花绚丽绽放,美丽抬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张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