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万源市井溪镇猫坪村的3000亩茶园,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在春日暖阳下吐露新芽,犹如层层绿波。茶农们穿梭在碧绿葱翠的茶树间,采摘下今年的第一波春茶。
在海拔500多米的茶园中,茶农杜尚菊用手指夹住一簇鲜叶,指尖稍微用力便将茶叶轻松摘下,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多时,茶篓中铺满一层翠绿的鲜茶。“相较往年,今年春茶的采摘提前了一周左右。”杜尚菊说。
猫坪村是万源市种茶历史最为悠久的村落之一。和过去相比,如今村民不仅自己家种着茶,空闲时间还会到大巴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设的茶叶基地务工。“我们在基地采的茶,公司会按照市场价格折半收,相当于采2斤其中1斤就归自己。如果是我们自己种的茶,公司就会按照市场价格正常收购。”村民张加轩往年都在上海务工,今年是他首次走进茶园,一个上午便有不少收获。
猫坪村茶园和往年不同的地方,还在于茶叶各项工艺的变化。今年,大巴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巴山青农业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引进了龙井扁茶制作工艺,在茶园管护、鲜叶采收、茶叶加工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以鲜叶采收为例,过去我们采收的雀舌为一芽一叶,这就要求采收工作必须更加精细。而龙井扁茶制作工艺对鲜叶的要求更为宽容,茶园鲜叶日产量和总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大巴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家涛表示,这项改变一方面增加了茶农每天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将茶叶的采收期延长至10月份。同时还为公司在雀舌之外又找了一款新产品,预计今年茶园的总产值在往年的基础上增长20%,达到200万元左右。
“采雀舌一天收入100多元,采这种新茶每天可以达到200多元。”杜尚菊表示,去年她靠种茶、采茶收入1万多元,今年估计还能再往上涨一点。
“这次合作也是我们公司的一次尝试。”来自浙江的巴山青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林在芸介绍,“龙井扁茶制作工艺在浙江已经相当成熟,早已得到全国市场的认可,这次尝试将为万源茶业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一条新道路。”(冯津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