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全市排名前列,项目考核连续进入全市“红榜”;粮食安全考核全市第一;经济运行强势回升,首次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区”……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突发的超预期因素影响,达川区坚持“奋进达川、先行示范”工作基调,聚焦“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工作思路,做实“政策研究、前期准备、对接汇报”争项目,强化“督导落实、要素保障、决战决胜”推项目,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稳住经济基本盘
去年以来,达川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认真分析自身财力与纾困需要的平衡点,挤出1.2亿元财政资金,确保了全区稳增长40条、投资7条、招商9条、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19条等政策措施务实管用。
通过组建稳增长工作专班,实行“周报告、月评估”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国家、省、市、区政策落地落实。
为切实纾困市场主体,达川区采取紧急输血同增强造血能力相结合,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超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万多户。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减免房屋租金约170万元,惠及78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消费券500万元,举办“乐购达川·消费惠民”等促销活动10余次,引导商超开展各类让利促销活动超80次,有效刺激当期消费。2022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600余户。招引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7个,投资总额超300亿元,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项目谋划量质优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达川区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协作为重点,建立融入“双城圈”、推进“示范区”建设重大项目库,滚动储备项目122个,其中64个纳入双圈省级储备库。
积极落实“重塑产业、更新城市”首要任务,紧扣“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高地,打造城市型经济先导区”发展定位。围绕城市商贸服务核心区“一核”,百马产业新区、铁山产业新区“两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特色石材产业园等“多园”,谋划省、市、区重点项目305个,总投资1287.9亿元,年度投资191.5亿元。
坚定“项目跟着规划走”理念,深入对接中央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做到谋划准、谋划实,确保中央有政策对得上、部委厅局有支持靠得紧、企业有意向接得住。截至目前,初步通过2023年省重点项目8个、市重大项目33个,全市排名第一。
坚持“宁让项目等政策,绝不让政策等项目”理念,出台《达州市达川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费用管理办法》。设立了1亿元专项工作经费,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统筹做好项目规划选址、土地预审、财政评审等前期工作。全力提高项目成熟度,达到项目申报要求。
比学赶超争上游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达川区调整成立22个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牵头单位、一套工作方案”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同时,每季度组织开展“红黑榜晾晒”“比学赶超大竞赛”,举行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活动,不断推动形成了更多实物工程量。
坚持把项目审批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作为抓好项目工作的关键之举。出台了《关于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的通知》,对纳入规划(计划)的25个项目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对43个小微项目直接审批实施方案,项目审批办结时限再压缩50%以上。2022年新开工重大项目72个,竣工项目65个。
扎实开展“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项目攻坚活动,实行重大项目挂图作战。对22个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项目实行“日调度”;对30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实行“旬调度”和“红黄蓝”预警;对逗硬问责项目进度滞后的责任单位,倒逼项目建设提速增效。2022年,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分别超计划目标48%、25.1%、17%。
“接下来,我们将突出‘重塑产业、更新城市’首要任务,坚定‘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中优西进、南联东融’发展路径,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助力达川经济社会发展!”达川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向泽轩表示。(刘欢 桂丹倪 何山 陈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