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周永开同志事迹列入中宣部等单位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成功承办中国基层廉政研究论坛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清廉建设研讨会,在全国反响良好、受到各方赞誉;
重拳整治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推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节资率提升由3.8%至8.37%,成效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宣传推介。
……
新年伊始,随着2022年“巴渠清风”巡展在我市各地拉开序幕,这一座充满红色精神的城市,又添上了一股浓墨重彩的“清风”雅韵,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独特景色。
过去的一年,达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持续巩固——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用一记记铁拳反腐、一项项举措正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市党风政风更加纯正、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政治生态更加清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过去的一年,达州正风反腐步履铿锵、成绩可圈可点——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扎实推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案件查办质效”三项重点工作,大力实施“护航发展、筑底强基、群众满意、品牌塑造、能力提升”五大工程,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反腐,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扛鼎担责践行“两个维护”展现新担当
对党绝对忠诚,是纪检监察机关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根本职责使命。
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坚定不移扛起“两个维护”根本政治责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党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在达州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家里今年的收入有哪些?较去年相比是否有所增加?村里干部今年有没有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实用信息送到家里?”“项目建设进展还顺利不?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的?”当前,达州护航乡村振兴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前不久,纪检监察干部走进通川区何家坝社区圆梦谷乡村振兴项目,实地了解情况的一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达州市纪委监委围绕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加强对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助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落细。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纪委书记盯粮库”专项行动为抓手,纪委书记亲自带队,组建专项整治工作组,紧扣“购、储、销”3个环节,对粮食购销领域政治生态进行全面体检,精准发现问题,先后查处涉粮问题120个,立案79件109人,移送司法8人,涉案金额2384.47万元,释放强大震慑。
坚持从政治上把握和谋划巡察工作,巡察综合监督作用和系统优势不断显现。全面配合完成十二届省委首轮巡视工作,省第二巡察指导督导组反馈达州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研究印发《中共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巡察工作规划(2021—2026年)(试行)》,紧扣“三个聚焦”监督重点,贯穿“四心”作风问题检视,高质量完成五届市委第二轮巡察。市县联动对12个县级重点行业(领域)和4个重点乡镇(街道)进行提级交叉巡察,有效破解县级重点领域“巡不深”“巡不透”难题。组织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参加巡察反馈会、被巡察党组织反馈意见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巡察整改“4+X”会审机制,利剑作用更加彰显。
一仗接着一仗打,一锤接着一锤敲。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等,项目化、清单式开展政治监督,督促整改问题2317个。严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党员干部33人。加强县域政治生态综合分析,向7个县(市、区)党委书记发送《履责提示函》。创新开展党内法规执行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推动党内法规执行必严。坚决纠正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存在的政治偏差,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坚持办案引领在“三不腐”一体推进上夺取新胜利
达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张宏图被审查调查,达州市振兴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原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徐大文被审查调查,达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红被审查调查,通川区政协副主席唐小锋被审查调查,开江县政府党组成员罗泉被审查调查……一条条审查调查消息的背后,彰显的是市委坚决惩治腐败的政治定力,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的顽强意志。
“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发出新征程上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动员令。达州市纪委监委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反腐的高压态势,不断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精准治理各类隐形变异问题,切实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持续深入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大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决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清廉达州城市形象名片越擦越亮。
利剑高悬,雷霆万钧。一年来,达州市持续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扫黑除恶“打伞破网”,严肃查处招投标、粮食购销、国企、征地拆迁、卫健等领域的腐败问题,全市纪检监察组织立案查处2267件2677人,其中县处级38人、移送司法63人。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建立行贿人“黑名单”信息库,增加行贿方的违法成本,压缩违法行为的生存空间,通过打击行贿人从而实现腐败源头上的治理,斩断贿赂犯罪链条。一年来,共查处行贿人员33人,移送司法10人,分别同比增长50%、25%。
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干部选择主动投案。去年,全市63人主动投案,192人主动交代问题。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注重提高“不能腐”的腐败治理效能,持续提高清廉建设成效。针对粮食、国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多名领导干部先后被查处突出问题,市纪委监委坚持一边审查调查、一边把脉问诊,持续做深做实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查办案件与堵塞制度漏洞、强化监督监管有机结合,以点带面促进完善治理。全年精准开展警示教育大会19场次,督促出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1+2+3”监管体系等制度机制173项。
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夯实清廉达州建设思想根基。持续深化“2+1”铸魂行动,市委书记带头上廉政党课,“一把手”上廉政党课近200场,教育党员干部2万人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打造了一批廉洁文化基地,首批命名市级廉洁文化基地5个。同时,广泛运用清廉达州“报台网微”平台展示工作成效,开通清廉达州视频号,结合新媒体、微短剧等表达方式,对廉洁文化节目《小花妹妹》进行了提档升级,探索打造廉洁文化本土“破圈”IP,不断完善廉洁教育长效机制,清廉全域共建、清廉文化全民共享的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严的基调在深化正风肃纪上实现新突破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国资基建处原处长黄飙违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娱乐活动安排;万源市司法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唐军违规收受礼金;达州高新区财政和金融局原局长黄旭违规收受礼品、礼金……”2023新年前夕,达州市纪委监委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再次释放对“四风”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
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以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抓,锲而不舍纠“四风”,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标本兼治,靶向纠治。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紧盯重要节点和重要领域,严查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2022年,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1个443人。扎实开展治理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问题等专项治理,督促规范简办、劝导不办宴席1257起,处理处分党员干部15人,打好移风易俗攻坚战。深入开展借培训名义搞公款旅游专项整治,1365人主动说清问题,退赔资金140.38万元。持续开展年轻干部“涉网”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年轻干部信息台账4.8万人,纠治问题130个。
“同志,您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怎么样?有没有‘吃拿卡要’的情况?”这是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暗访时的场景。
为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紧盯服务群众“推绕拖”“中梗阻”“吃拿卡要”等“窗口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贵”等问题。共处理处分181人,督促相关单位(部门)制定完善制度政策51条,帮助市场主体解决问题658个,追缴退赔资金1344.64万元。
协助市委开展“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督促整改问题2249个,助推形成担当尽责、服务群众、遵规守纪、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同时,进一步拓展问题线索渠道,通过党政网、微信公众号、张贴投诉举报指南等多种途径,公示举报电话、举报范围、举报内容等,及时受理投诉和问题线索,为群众举报提供“绿色通道”。
坚持为民惠民在推动“群众满意”上取得新成果
“盼了这么久,村道终于修好了,现在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下雨天出门再也不担心道路打滑,溅一身泥巴了。”2022年12月21日,看着眼前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开江县新宁镇石垭口村村民肖正郁乐呵呵地说。
破损又狭窄,石垭口村群众望路兴叹多年。2022年,该问题被纳入新宁镇2022年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开江县纪委监委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建立工作专班,协调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大资金、人力等要素保障力度,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如今,一条长3.6公里的环村水泥路蜿蜒穿行,让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只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中千万浪花里的一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达州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解决、回应群众诉求,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常态化开展“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进万家”活动,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筑牢“群众满意”工程。一年来,共征集解决反馈诉求14万条。
“现在,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随时将问题反映上去,真是快捷方便。”近日,面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市民李女士对“码上举报”的便捷性大加赞赏。
李女士称赞的“码”,是纪委监委为及时发现、推动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的信访举报新途径,让群众扫码后实现“一键举报”“一码举报”。
急难愁盼事,群众最清楚。一年来,达州市纪委监委在市、县、乡、村、组全覆盖“码上举报”,持续深化纪检监察检举举报平台应用,认真开展重复举报突出问题集中治理,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赢得群众支持和信赖。同时,积极推广全市惠民惠农“一卡通”阳光审批系统,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建章立制、强化监管,利用大数据监督紧锣密鼓、高质高效地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规范发放全过程、常态化监督,让“一卡通”真正成为群众的“明白卡”“幸福卡”。
坚持筑底强基在淬炼过硬队伍上实现新提升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关键。
一年来,达州市纪委监委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强化组织、能力、主业、保障“四强行动”,把更多人力、财力、精力投入到基层。县(市、区)纪委监委新进干部197人,为乡镇纪委配专职干部479名、兼职干部622名,配备村(社区)纪检委员(纪委书记)2283名,市县两级按照“3+5+N”模式足额保障乡镇纪委工作经费,拨付1625万元,建成乡镇(街道)谈话室213个,乡镇纪委实现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阵地办事、有机制办事的“四有”历史性突破,着力打造一批人员配备好、保障落实好、能力提升好、制度健全好、工作推进好的“五好”乡镇纪检监察组织,持续夯实基层纪检监察力量。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纪检监察与巡察、审计机关统筹联动协作机制,扎实推进“室组地”统筹联动、“室组镇村”四级联动、乡镇片区协作、“村村协作”等机制,推动各监督主体协作配合更加顺畅高效。紧盯提升派驻机构改革成效目标,稳妥推进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强化派驻机构监督与办案贯通融合,“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年来,市纪委监委深化全员培训,开展“巴渠清风”大讲堂、业务技能大比武、办案能力提升专项计划等培训6015人次,挖掘提炼推广一系列基层先进经验、亮点做法,纪检监察铁军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显著提升。实施半月“红黑榜”,出台内部“效率革命18条”,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持续加大纪检监察干部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坚决防止“灯下黑”,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乘风破浪开新局,善作善成谱新篇。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一刻不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为达州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提供坚强保障。(赵曼琦)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