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达州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达州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改革创新发展要求,紧盯“创建国家高新区”总体目标,准确把握“高”和“新”发展内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谋划符合园区发展实际的改革路径,园区高质量发展呈现速度与深度并进、质量与效益共升的良好态势。
全员聘用
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一年有形象,两年上台阶,三年创成国高”是市委、市政府对达州高新区的战略部署。省级高新区“升格”国家高新区,必须要有产业实力、创造财富、科技创新的积累。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受制于干部管理体制和人才流动机制的局限,在行政效能、加快发展等方面优势并不突出。
如何破局?秘诀在于改革!达州高新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对用人机制进行改革,坚决打破“条条框框”,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激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全员聘用改革采取‘全体起立、重新选座、竞聘上岗’方式,对所有的派驻部门和内设机构的干部员工进行全员聘用,有效地解决了‘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形成了‘竞争上岗、人岗相适、能上能下、末位淘汰’的用人常态。”达州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主管田先均说。
破局由此开始。达州高新区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资历辈分界限,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部门正职采取个人自荐与组织选任相结合的方式,由党工委聘任;其他岗位人员采取个人自荐报名,通过“竞聘演讲+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公开选拔。
据统计,全区27个部门596名干部职工重新履职上岗,32名编内人员突破职务限制,竞聘为部门副主管;1名编外人员突破“身份限制”竞聘为部门副主管,20名编外人员竞聘为主办;部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4.5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增加53%。
高爽是一名聘用制人员。改革实施后,他是唯一一个突破“身份限制”,成功竞聘为部门副主管的人。“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己会成为部门副主管。”达州高新区科服中心副主管高爽坦言,职位、职责的变化让他倍感压力。“组织的认可,我必须用出色的成绩单来回馈。”
实施全员聘用制后,考核也有了变化。达州高新区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原理,针对不同岗位实行差异化考核,考核结果分为ABCD四类(A等年度绩效上浮20%、B等不变、C等扣减20%、D等不予发放),与绩效工资、评先选优、奖励激励等挂钩,并作为向组织推荐重用、职务调整、岗位变动以及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既要考核也要激励。达州高新区聚焦“能力提升、专业专用、能上能下、人文关怀”等四个方面,出台《达州高新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职工队伍九条措施》,对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编外职工给予500—1500元/月的专业技能补助,编内职工给予10000—5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以激励全体干部职工在创建国高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新铁军”。
项目秘书
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二期项目要加快推进,设计方案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修改……”严鹏作为四川金恒液压有限公司的企业(项目)秘书,对企业的叮嘱已成“家常便饭”。
严鹏还有一个身份——达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自达州高新区创新实施企业(项目)秘书制度后,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企业协调新项目选址、协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落实落细惠企政策……
达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铆足干劲、抢抓工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这样的创新之举,自然也夯实了达州高新区积蓄动能稳发展的基础。
为全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达州高新区认真梳理重点项目(企业)发展需求清单,构建“专业型”“协调型”“攻坚型”项目(企业)秘书库,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聚焦行业特色,选派19名科级干部到39家重大项目(企业)担任“秘书”,提供全环节“保姆式”服务。
每位秘书对负责企业(项目)采取“一包到底”的上门服务模式,每月至少上门服务3次,围绕项目(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情况,全面梳理项目(企业)存在的困难及诉求,建立台账清单。
2022年以来,达州高新区共收集问题(诉求)227个,解决问题186个,解决率达81.94%,并针对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等共性问题,积极促成政银企对接6次、组织召开专题招聘会12场。
为确保制度落实见效,达州高新区还成立项目(企业)秘书履职督查小组,不定期采取现场查看、走访项目(企业)等方式,每季度对项目(企业)秘书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并将责任落实、工作开展、协调解决问题等情况进行通报。
“项目(企业)秘书的贴心服务,让企业能‘轻装上阵’,跑出了经济发展‘加速度’。”四川省鼓风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企管部部长朱大银说。
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有序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大小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如今,达州高新区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让人心潮澎湃。
履约监管
做好营商环境“护航者”
“希望能兑现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奖励……”不久前,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视频平台发布企业诉求。
达州高新区数字经济局立即对问题进行了受理。第一时间将企业诉求流转至科服中心,随后,会同相关责任单位前往企业了解具体情况。
“平台让我们享受了数字化改革的成效,为政企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渠道,减少了跑路交资料的流程,办理过程全透明,办理进度及时查。”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婷说。
据了解,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视频平台贯穿招引企业“招商洽谈—签约—手续审批—落地建设—投产运营”五大流程,覆盖“招商管理、企业履约、企业诉求、纪委监察、可视化监控”五大内容,对重大项目实现最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平台入驻企业1322家,招商引资企业、规上企业实现入驻率100%。”达州高新区数字经济局数据资源科负责人曾婷说,“平台的上线,服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也真正实现了服务的无纸化、公开化、高效化。”
有服务也有监管。达州高新区还搭建了产业全生命周期暨企业履约服务数字化平台,系统定期开展履约清理、提供履约预警和履约提醒功能,对有违约行为的企业,第一时间给予“红黄牌”警告。据了解,根据系统提示预警,达州高新区已清理清退僵尸项目(企业)74个,释放土地1685亩、厂房3.5万平方米。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达州高新区还创新开展了“延时服务”“备忘服务”“个性化指导服务”,全速推进破解项目建设“卡堵难”全过程效率革命;建立了项目审批、资料编制、水电气报装3张清单,推动即办事项比例提升50%,办事效率提高70%。
改革之路永不止步,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达州高新区内生动能得到全面激活,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刘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