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登“中国西部百强区”,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获评“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全省服务业强区”……
2022年,一项项丰硕成果、一个个高光时刻,一张张“达川名片”,丈量着达川工作的前行步伐,记载着达川事业的奋进历程,标注着达川发展的时代刻度。
这一年,在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达川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奋进达川、先行示范”工作基调,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闯、奔着目标干,沉着应对、化危为机,交出了一张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创造了一个个可感可触的新变化,书写了一幅幅激励人心的精彩答卷。
高举旗帜
增强对标对表新自觉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达川区通过组织区委宣讲团成员、领导干部、基层理论宣讲员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车间、小区楼栋、村组院坝、田间地头、项目一线开展通俗易懂的“院坝宣讲”“微宣讲”“入户宣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了群众身边,形成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过去一年,全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省、市全会部署,第一时间印发20条具体措施,深入开展“三学三讲三赛”,全区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更加坚定。
党的建设得到根本性加强。全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揽,全覆盖建立领导干部政治表现“三张清单”,高质量推进巡察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坚定落实;深入实施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成立行业综合党委10个。区人才发展促进中心挂牌成立,集中引进硕博人才17名,评选表扬“奋进达川·优秀人才”7名。鲜明“崇尚实干、注重实绩、德才兼备、能上能下”用人导向,提拔重用改革攻坚一线干部58名,实现了“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同时,持续开展“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推进“三树三创”常态化作风建设,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自觉践行“抓落实八条”,形成了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生动局面。全力以赴
战出逆势增长新气象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多重压力,达川区委坚持把拼经济搞建设作为第一任务,在全市率先出台稳增长“40条”措施,创新建立“区级领导企业接待日”机制,投入1.2亿元助企纾困,推进“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中门堰水库、沙滩河水库灌区改造等项目历史性挤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盘子。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67亿元、增长5%,经济运行强势回升,首次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县”。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成果。改革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坚持“因事定编、因编定岗、因岗定人”。“双石”新型城镇经济发展片区集成改革示范点高位打造。城市基础设施“建管分离”改革、行政执法权集中划转、“三校合一”等改革事项成功破冰。以“自我革命”的决心推进机关食堂改革,157家机关食堂带头采购本地农产品1.35万吨。
创业创新更加便利,深化“达川代办”,推行“一业一证一码”政革,创新“一件事一次办”试点,新设市场主体463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专家工作站2家。成功承办第37届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
对外开发合作成效显著,主动融入“双城圈”“示范区”建设大局,签订区域重大合作协议13个,提速推进川渝合作重点项目9个。举办招商推介活动5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7个,签约金额达348.3亿元。
聚力攻坚
积蓄奋进发展新动能
一年来,达川区坚定以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的决心,迎难而上、排难而进,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引领性事项、标志性载体、基础性工程取得成功突破。省建十五司达州基地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启动,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破小”将迎来崭新蝶变。翠屏山开发遗留问题化解取得关键性进展,为达川城市发展赢得了大片空间。
“达石快速终于开工咯!”连日来,达川区西部片区乡镇的居民们都在热议这个好消息。
2022年,意义非凡!达川区以坚定的决心投资40亿元,推动全区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达石快速顺利开工,沿线群众实现了渴望多年、追逐多年的“快速”梦想,达川发展从此迎来了跨越主城、向西迈进的新阶段!
城乡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创新成立城市更新发展中心;翠云大道上跨秦巴大道桥梁主体完工,南山路、达州中学上山路顺利贯通。97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6.3万余名“老居民”迎来“新生活”。临江公园、汉兴公园、华川游园全面开放,实现了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愿望。“三大整治”活动深入推进,新建城市公厕5座、便民摊区6处、停车场7个。重点场所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打造共享空间791处,建成“暖心之家·大本营”43个。
乡村建设全面提档。“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首战告捷,S202全线通车,新(改)建幸福美丽乡村路115公里、撤并建制村直连路120公里、通组路71公里。虎让渡改桥竣工投用,沿岸群众成功告别摆渡过河的历史。耕地进出平衡恢复补充任务超额完成。整区域建成高标准农田8.2万亩,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斑竹沟水库开工建设,改造场镇供水管网3个,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8座,连续3年获得全市水利建设“甘露杯”。
城乡环境全面提质。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25个,新(改)建乡镇垃圾转运站54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75个。
守正创新
展现先行示范新形象
破旧方能出新。一年来,达川区产业格局实现系统性重塑,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6.8:26.2:57.0。农业再获丰收,大力推广“农业发展公司+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成功引进四川好味稻、深圳深农集团等知名企业,农业发展开启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新路径。去年9月,全区圆满承办全市“农民丰收节”,《有颗粮心在米城》广为传唱,“我在米城有亩田”活动大放异彩,达川“丰景”作为四川“代表”亮相央视荧屏,“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四子同兴”工程深入实施,粮食产量达54.3万吨,荣获全市水稻高产金奖。新培育“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4家;银杏现代林业园区被纳入“省级现代林业培育园区”,乌梅现代农业园区顺利通过迎考;同时,还顺利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家级验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回头看”。
工业破局增势。“制造业招商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一体压铸项目成功签约。中陶建材生产如火如荼,国信达二期建成投产,“2+1”工业产业体系蓬勃兴起。百马产业新区“中轴线”全面贯通,天然气调压站、110KV输变电站建成投用,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园区承载力、吸引力整体性提升,新入驻企业16家。铁山产业新区高点起步,“双石”农产品加工、丘区小型农机装备、渡市煤炭循环利用“三大产业园”精准谋定。
服务业聚势提能。升华商圈步行街建设完成,三里商圈提速打造,巴渠美食街商家竞相入住,杨柳商贸集聚区焕发新机,奥莱购物广场盛大开业,万达开直播电商孵化园、达州本地生活创新产业园等新业态入驻开工,销售收入再攀新高。美食文化啤酒节、汽车展、房交会等促销活动场场爆满。规上物流企业数、国家3A级物流企业数稳居全市第一。百节乌梅山村上榜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石桥列宁街获评全市“最美街区”,乡村旅游首选地加快建设,达川区入选2022年全省服务业强区。
增进福祉
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唱歌跳舞、跑步健身、休闲赏景……如今,一幅幅惬意的幸福生活画卷正在达川区徐徐展开。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一年来,全区民生保障全面夯实,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70%,十大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847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未出现一例致贫返贫。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59套,交付安置房1042套,一大批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社会事业提质增效,高标准打造医教养示范园,区老年养护中心、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顺利完工。实验小学锦云校区开工建设,嘎云幼儿园、小河嘴幼儿园开园投用。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九连升”,中考A+1等级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一。达县职高入选全省首批“四星”中职名校。区妇计中心业务用房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创“三甲”、区妇计中心创“三乙”成功迎接省级评审;区图书馆荣获四川省“金熊猫”奖;石桥镇荣获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去的一年,既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也是奋进拼搏的一年,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新起点,新征程!达川区将乘风而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川篇章而团结奋斗!(桂丹倪 罗烽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