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备受市民关注的达城肖公庙二八三至石龙溪立交段道路、张家坝大桥拼宽路段、西外阳平路接马踏洞片区道路同时通车,拉开了通川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序幕。
去年以来,通川区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强化“主城担当”,服务全市大局,纵深推进“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稳大盘,推动发展蓝图变高质量“实景”。今日之通川,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城市乡村处处都是奋进拼搏的主战场。
“三城”耀巴渠
新年伊始,通川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处处可见火热的生产场景。走进2022年11月刚入驻园区的会欧建材机械公司,工人正铆足干劲,日夜奋战,夺取“开门红”。
产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聚焦产业赋能,通川坚持调优一产、做强二产、繁荣三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能级再造“两翼”齐飞,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8.5%。
坚持创新驱动。这一年,通川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建设“潜力无限、动能十足”的活力之城。
持续以文润城。深挖千年建城历史文化,传承巴文化、红色文化等城市文脉,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造“巴人故里、红色通川”鲜活样板,“誉满川渝、名扬九州”的魅力之城正快速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地”通九州
“以前开车回家,经常挂底盘,现在路修好了,车子还能开到地坝里,很方便。”碑庙镇千口村村民鲁登国指着平整的沥青路高兴地说。
经济发展,道路先行。通川全力打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全面疏通区内区外循环堵点淤点,着力构建“1311”城市交通圈,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智慧高效、高度协作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更高水平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融通四海、畅行八方”的通达开放前沿地。2022年,抱回了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交通强县”试点县和首批“金通工程”样板县等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路通百业兴。通川大力发展“周末经济”“节日经济”,推出一批城市观光游、近郊体验游、乡村田园游精品线路,不断延伸“游购娱、食住行”产业链条,打响“都市城郊”休闲品牌,“步步皆景、处处入画”的通川成为市民城郊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发展为民,共享幸福。通川加强统筹老城新区、地上地下、生产生活,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新区功能配套。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宜居宜业环境,强化“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积极构建“一刻钟”舒适生活圈、“全闭环”就业创业链,着力打造“居者心怡、业者心悦”的幸福宜居首选地。
“三片区”纳百川
快递要去镇上取,生鲜食品不敢买,这曾是不少偏远乡村村民网购时遇到的难题,快递进村成了不少村民的期待。
为此,通川聚焦“五街一委三镇”,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特色金融业。大力开展“乐享新生活·消费来通川”系列活动,成功拉动消费近7亿元。搭建了“电商物流+共同配送”的物流发展模式,成功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在自我突破中,加快建成“集聚水平高、辐射能力强、服务功能全”的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
规划蓝图的落地见效,离不开项目的支撑。通川区聚焦“中部三镇”,瞄准食品医药、智能制造重点产业。2022年,川汉子二期、中医药产业园、哈工三维等20余个项目签约落地,固源医疗、蜀鹰航空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民发药业、鸣川汽车等12个项目建成投产。奋进之下,成效显著,“以园兴城、以城促产、生态优美”的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正加速建成。
强劲战略下改变的远不止这些,借力于新的发展战略和通达开发的交通物流,“北部七乡镇”也重焕新生,发展全面提速;大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金石、青宁、梓桐等文旅名镇穿珠成线、连点成片,在加快建成“田园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的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中,全面打响乡村振兴攻坚战。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起点瞄准新高度。新的一年里,通川将继续立足首善之区、首位之城,用实际行动担当作为。专注定力抓发展,按照市委赋予通川的使命定位,加快建设“三城三地三片区”。担当首位之责、夯实“支点”底座,为加快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而不懈奋斗。(杨洁 谭楚甲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