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走进磐石镇牛奶草莓精致采摘园,一颗颗火红的草莓掩映在绿叶白花间,果实硕大饱满,娇嫩红艳,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草莓的陆续抢“鲜”上市,也吸引了不少市民走进大棚采摘,为冬日的乡村带来了人气,更为农户们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丰收的喜悦与拿下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区等2个“国字号”牌子“双喜临门”,一同绘就了一幅城市靓、产业兴、人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
成绩喜人,既显现良好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亦透出成果格外珍贵、来之不易。2022年,在达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川区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安全与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稳大盘,在跨越种种难关后,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发展答卷。
抓产业助转型
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识变应变求变中得主动,积势蓄势谋势中植优势。通川区不断加快项目落地,加强科技攻关,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让智能制造产业和食品医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近日,在“川汉子”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按照10万吨级食品生产车间标准建设的项目一号厂房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施工人员正铆足干劲开展附属工程施工。建设现场,工人们有的乘着提升机进行水电桥架安装加固,有的进行污水管道和中央空调管道加工,大家争分夺秒抢工期、赶进度,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们‘川汉子’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从开工以来进展是比较顺利的,已经完成了一号厂房的主体及外装,现在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硅晶地板的施工,近日完成内部所有装修,进行设备的调试和安装,争取在元月底完成试生产。”“川汉子”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项目部负责人吴青籼说。
位于通川经开区的“川汉子”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200亩,计划建设4栋厂房,形成预制调理肉、包装成品库、儿童食品、中央厨房4大车间。项目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0万吨,产值达到30亿元,税收预计达到3.9亿元,同时可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为全市生猪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引擎。
企业的蓬勃发展背后,是通川区对主导产业发展的整体谋划。近年来,为提升食品医药产业能级,通川区以“达州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基础,引来千洪食品、禾丰生物科技等多家企业入驻。固源集团西南区产业园项目落户通川经开区医疗健康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5亿元,拟建设配置医疗器械、医疗耗材、零部件、产品装配、精密模具五大产品线。还与四川大学等单位合作,瞄准打造“中国川菜食品产业化基地”,在通川经开区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集中发展川菜原辅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
此外,通川区以数字建设增能为引领,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建设以哈创科技(达州)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龙头,帝泰克、蜀鹰航空等企业为代表的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园。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投产双胞胎饲料、帝泰克管道、鸿丙建材、汽博中心等40余家企业。到2026年,园区竣工投产企业将超过100家,产值突破120亿元。
如今,放眼通川大地,处处涌动着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产业基础再造、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等领域,项目串珠成廊,为促进通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全新动力。
抓营商强招引
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
产业规划的落地见效,离不开项目的支撑。从谋划到建设,从招商到落地,如何保证每一个项目都能够高效、规范运行,发挥最大效益?通川的回答是:以改革激活力、以开放拓空间,着力打造投资洼地、开放高地。
长期以来,通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持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186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全覆盖设置“惠企专窗”“午间不打烊专窗”,“川渝通办”稳步实施,审批服务“通通办”高质高效,“企业秘书”制度广泛推行,多个涉企便民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再减一半”。
种好梧桐树,当引凤凰来。为此,通川聚焦主导产业,开展精准对接洽谈。党政主要领导率队招商24次,分管领导外出招商52次,拜访新希望集团、厦门银祥集团、普门生物科技等目标企业150余家,达成合作意向65个。邀请深圳固源、上海源晗、中广核等140余家客商赴通川实地考察,洽谈西南医疗产业园、国药中药材产业园、公铁货运集散中心等项目86个,签订投资协议项目43个。开展市区联动招商20余次,考察浙伏医疗集团、无锡巨龙科技集团等企业32家;开展“云洽谈”28次,与川娃子食品、华神科技等35家企业磋商洽谈。
聚焦产业集群,全力招大引强。开展制造业招商“百日攻坚”行动,打好“产业园+基金+以商招商”组合拳,以产业基金带动项目投资,哈创科技产业园已招引鸣川汽车等7个“专精特新”企业落户通川,川菜产业园已招引四川常青调正等6家食品企业入驻,固源医疗、蜀鹰航空等项目加快建设,禾丰生物、山椒生物、通纤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实施招大引强“秋冬攻势”专项行动,奋力冲刺“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既定目标,紧扣川菜产业园、医疗产业园、哈创科技园等园区产业闭环发展,加大以商招商力度,深度对接厦门银祥集团等食品医药企业18家,国科京东方集团等智能制造企业28家,开元集团等商贸物流企业9家。
这一年,通川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8.6亿元,新签约亿元及以上投资项目43个,签约总金额近500亿元,到位资金200亿元。在全市重大项目引进“1531”专项行动任务中,引进10亿—30亿元项目12个,引进30亿—50亿元项目1个,引进50亿-100亿元项目1个,为2023年的发展攒足了后劲。
产业富人居美
乡村振兴大步向前
眼下正是柑橘集中上市的季节,通川区安云乡三层村柑桔园的耙耙柑也喜获丰收。果农们抢抓晴好有利天气忙着采摘。小小柑橘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走进连片的柑橘产业园,一颗颗橙黄的粑粑柑挂满枝头,果农们兴高采烈地摘果子,挑担子。很多本地商贩上门收购,来自山东、陕西等地的订单也接踵而至。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通川区战略后院坚实稳固,粮猪产业带百业,撂荒地整治补助标准全市最高,大豆扩种面积增长4倍以上,粮食总产19.1万吨、实现“十连增”,金石粮油园区获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国省生猪保供基地21个,生猪产能达36万头。聚力发展休闲农业,“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深度融入,“金石—双龙”等5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全速打造,磐石月湖旅游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城郊旅游目的地名副其实。全年旅游消费规模超425万人次,入选全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
乡村要振兴,人居环境是底色。不仅要抓产业,还得建好“美丽乡村”!为此,通川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三大革命”,“3341”机制、“小微动”厕污共治模式全面推广,改造完成农村户厕2.2万户、卫生户厕达标率96.8%,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全域供水北部场镇二期投运,提升磐石盐井坝、安云卢家湾等美丽庭院10个,磐石新店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青宁天断村、金石巨家村入选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持续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大保卫战”,双龙河流域修复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深入推进,全年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
民所盼政所向
社会保障越发有力
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近年来,通川区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健康通川”建设、打造幸福宜居首选地为抓手,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入场券”。
区中医院莲湖院区经过全新升级扩容后,达州市第一中医医院暨通川区中医院康复科,2022年12月25日整体搬迁至莲湖院区。
一大早,区中医院莲湖院区康复科就忙碌了起来。首批由老院区搬入这里的40多名患者,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搬进了新病房。康复病区部分诊室,医护人员井然有序地接待患者。整个康复科病区宽敞明亮,各类康复治疗设施设备全部到位。
“新院区这边环境优美,医疗设施设备齐全,电视、空调这些都有,我们非常满意。”患者何福军说。
该医院的发展变化,只是通川区民生保障有力的缩影。这一年,通川区民生财政支出占比达到70%,十大民生实事全部办结。二小巴山学校投入使用,“双减”经验全国推广。区人民医院医技大楼一期即将竣工,碑庙卫生院次中心建成投用,创建全市首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5家。
城乡宜居宜业。5分钟共建共享圈、15分钟党群服务圈、30分钟应急救援圈全面覆盖,创文领域“5个100%”全面达标。新增共享空间900余个,创新推出骑手家园、零工之家等系列共享驿站14个,“小空间、大情怀”让城市温度浸润心田。新增公交车91辆、乡村片区客运车36辆、定制班线36辆,荣获全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685元、485元,14户44人掉边掉角户全部搬迁入住。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城镇失业率低于3.8%,荣获全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区。
一桩桩、一件件,汇聚民心,关乎大局,让通川的发展更有温度,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帆悬风正今又是,勇立潮头启新程。踏着铿锵的脚步,通川走进2023年逐梦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区上下将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以再出发的豪情、奔跑者的姿态、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率先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区而不懈奋斗!(杨洁 谭楚甲 刘欢 孙伟)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