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4日,一期题为“聚焦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阳光问廉》节目开播,“热辣”问廉为全市机关干部敲响“警钟”。
这是达州着力抓干部作风的有力体现,亦是“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的方法之一。
当前,达州正处在追赶跨越、跃升进位的关键时期,为打造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勇创一流、竭诚为民的高素质机关党员干部队伍,今年2月我市启动机关干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查找问题、深挖根源、强化整改,着力整治作风顽疾。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明显变化、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发展成效明显提升。
以上率下合力攻坚
近年来,达州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作风积极向好发展,但一些机关党员干部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呈现出“担当作为未尽心、争先创优缺雄心、服务群众不贴心、遵规守纪差戒心”等“四心”作风问题。
为此,市委、市政府将2022年确定为作风教育整顿年,紧密结合达州发展和干部队伍实际,科学顶层设计、明确方向路径,开展以整治“担当作为不尽心、争创一流缺雄心、服务群众不贴心、遵规守纪缺戒心”为主题的机关干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
年初,我市相继召开市委常委会、全市动员大会专题研究作风教育整顿,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相关市委领导任副组长的达州市机关干部“四心”作风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专班督查组、视察评议组、问廉问责组、宣传舆论组,认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市委书记邵革军坚持每月深入市级各部门和各地基层单位实地调研、靠前指挥,带动各层级各领域形成书记抓、抓书记、高位推动的工作格局。市级机关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上下联动、以上率下,带动各县(市、区)动真碰硬、真查实改。
我市采取专班督查、阳光问廉、视察评议和通报曝光等方式,同步同频进行督查监督,从中发现一批先进模范、惩处一批反面典型、推广一批经验做法。专班督查组通过现场观摩、交叉检查、集中审定等方式,紧盯各地各部门全年重点工作,纵深推进干部职工作风问题整改;视察评议组采取“问题立项、动态跟踪、评估销号”方式,深入涉及重大项目、窗口服务和民生实事等单位(部门)开展专项视察,对发现的4.5万余个问题进行跟踪问效,确保责任单位抓好整改;问廉问责组以专题“阳光问廉”节目为主线,把教育整顿纳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重点任务清单。今年,我市发现“四心”作风问题2249个,批评教育和处理党员干部101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22人,组织处理592人,通报典型案例97起。
开门纳谏刀刃向内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如何才能“找病灶”“除顽疾”?
我市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否解决”和“群众是否满意”为重要标准,把问题查摆贯穿作风教育整顿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刀刃向内直面问题、靶向明确精准施策,动真碰硬促问题查准找实、强力整改。
多角度征求意见。我市立足职能职责,聚焦重点任务,围绕工作短板、作风改进、制度优化等内容,在设立意见征求箱、发放意见征集函的基础上,每季度召开“一线党委(党组)会”向下问计,81个市级部门(单位)面向普通群众、服务对象、联系单位征集工作意见建议。
全方位检视问题。我市始终把“问题检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干部职工对照“四心”作风10类突出问题表象,通过领导同事提、专题会议找、民主(组织)生活会梳理、巡视巡察反馈等方式,高质量制定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作风问题“负面清单”。对巩固提升阶段新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负面清单,同步督促整改。
分层级审定清单。达州按照“谁负责审定、谁督促整改”的原则,推行负面清单提级审定机制,明确督促整改责任分工,对问题整改进行持续跟踪,在完成时限内“对账销号”,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和把关责任,形成各司其职、有督有办的良好链条。
向问题亮剑让群众叫好
达州各级机关坚决贯彻严的主基调,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坚持“向问题亮剑、让群众叫好”的原则,以问题整改强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今年,我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年目标任务,一方面梳理制定本单位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清单,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稳中求进;另一方面聚焦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重点,要求市级部门“一把手”每月至少赴省1次争取任务,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针对我市“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工作,在全市各级机关开展“大干一百天、四心大检验”活动,推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进一步走深走实,推动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作风建设关乎民生大计。我市紧贴民生需求、聚焦民生实事,对餐饮油烟污染严重、物业小区管理服务不到位等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解决的10件事,“对症下药”抓整改,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同时,我市及时总结提炼作风教育整顿中的经验做法,深入分析研判典型性、集中性问题,找准矛盾症结,突出科学性、适用性、简洁性、可操作性,有针对性地完善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和激励关怀制度,用制度固化教育整顿成果,构建起“用制度规范行为、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制度体系,推动作风教育整顿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