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田城开江”更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开江县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这十年,开江生态环境局从蓝天、碧水、净土等多方面盘点十年来的环境变迁,向全县交上了一份开江生态环保答卷。
蓝天篇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曾几何时,开江人民“谈霾色变”,PM2.5和PM10成为了高频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江县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每天必争、每微克必争。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事关民生福祉。为有效遏制冬季大气污染,近年来,开江县各地各部门联合开展环保执法,从“细处”着手,向“难处”攻坚,多措并举,坚决打好打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对各重点区域和街委社区实施突击检查,并迅速恢复城区各入城口脏车入城劝导点,配合交警设立货车交通管制检查;强化腌腊制品熏制等禁“五烧”管控,全局动员分组分片对城区实行全覆盖巡查,对顶风作案人员从严处罚;强化扬尘污染管控,重点巡查城区市政工地、装饰装修现场,渣土运输全面停运;严控餐饮油烟排放,统筹安排执法人员错时执法,在营业时段对城区餐饮企业、门店进行突击检查,督促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备,露天烧烤全部入室经营……
一项项有效举措的实施,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在开江大地已成常态。
“十年来,开江生态环境局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谋划和推动,坚持源头严防,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严格把好项目环评审批关,努力推进产业低碳化,狠抓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工业堆场扬尘“四尘”整治,有序推进秸秆禁烧和城区腊肉集中熏制,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有效改善了开江县的空气质量。”开江生态环境局大气股股长邓勇介绍。
据今年1至10月数据显示,开江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较2016年上升了11.8个百分点。
碧水篇
碧水绕城水清岸绿
2012年以来,开江县河流水质整体良好,目前全县4个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省考断面新宁河大石堡平桥由劣V类升为Ⅲ类,达标率由41.7%升为100%,省考断面明月江葫芦电站由IV类升为Ⅲ类,达标率由58.3%升为100%,国考断面新盛河联盟桥由IV类升为Ⅲ类,达标率由66.7%升为100%;国考断面南河巫山乡稳定在Ⅲ类水质。
十年间,开江县扎实做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重点工作,持续加密断面水质监测,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及配套管网建设,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抓手,是事关长远的民生工程。2012年以来,开江县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17座,县城污水处理厂1座,设计处理能力3万吨/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座,设计处理能力3000吨/日;1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11650吨/日。各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了环保基础设施环境效益。
全力推动新宁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项整治新宁河溢污口及配套管网,2021年完成总投资约4000万元市政道路配套管网约13公里和雨污管网建设6.6公里,完成投资336万元地下雨污管网探测112公里,完成总投资2865万元的新建污水主干管3公里,已完成投资约800万元;完成总投资2290万元的截污干管18.2公里,同时修复清淤及溢污口整治新建雨污管网;完成总投资2100万元新宁河8个溢污口综合整治工程。同时,大力实施“千村示范工程”,划定开江县畜禽养殖区域,关闭不符合养殖区域的畜禽养殖场110家。
净土篇
土养万物净润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江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打好“净土保卫战”,构建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通过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明确开江县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壤保护制度,该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为加强工业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2016年以来,开江县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对关闭企业地块、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开展土壤污染调查;2019年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录,任市镇兴荣机焦地块、新宁镇化肥厂地块为疑似污染地块,经采样监测初步调查评估未造成土壤污染;2021年全国重点行业建设用地初步调查结果发现达州市铮锋能源有限公司存在土壤有机物污染物超标点位,现已完成土壤环境详细调查评估与风险评估,目前该企业正按照土壤风险管控要求进行管理。
在其他领域,督促全县重点工业企业、汽修店等34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严格执行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制度;开展医疗废物排查专项整治,全县4家县级医院、疾控中心和22家乡镇卫生院均建立医疗废物暂存间,建立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台账,各医疗单位医疗废物及时交市佳境医疗废物处置公司处理;严格落实危险固体废物生产经营企业申报登记、动态管理、转移联单制度,全县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部送持证单位处置,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开江生态环境局土壤与监测股股长李正楼表示,开江生态环境局将不断强化耕地土壤安全利用保护、强化工业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强化重点产废单位的管理,通过“三强化”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开江土壤环境。
川渝合作篇
联动共治成果共享
2021年,开江生态环境局与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生态环境局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联动协议》;
2022年开江生态环境局与重庆市开州区、梁平区签订《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协议》
……
近年来,开江生态环境局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契机、以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重要抓手,继续深化与重庆毗邻地区的区域合作,形成多层次的环境齐抓共管机制,推动川渝两地的生态共建共保工作走深走实,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新盛河发源于重庆市梁平区,途经5个乡镇(开江2个、梁平3个),以前河道一度被水葫芦、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霸占”。几年来,两地生态环保督察机构及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多次联合排查、核查新盛河(任市河)流域内生活、工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莲藕种植等污染问题,并组织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及乡镇专题研究,形成问题清单。将问题清单移交给属地政府,按属地科学精准落实“一案一策”措施,实施协同整治,统筹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经过两地多年的共同治理,如今,联盟桥下水清河畅。
为进一步协同推进流域治理,按照《新盛河(任市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改督察联动工作方案》精神,开江县与梁平区就老街村生活污水达成合作共治,开江县建设的老街村片区1公里污水处理配套管网,接入文化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该项举措减少了污水直排入河,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新盛河水质,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
开江生态环境局局长雷厉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契机、以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重要抓手,继续深化与重庆毗邻地区的区域合作,形成多层次的环境齐抓共管机制,推动川渝两地的生态共建共保工作走深走实,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