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坚决贯彻“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夯实法治护航“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成功获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提高政治站位
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
深入贯彻国务院食安委关于落实“两个责任”工作部署,及时成立专班、摸清底数,市“四大班子”领导主动担当,率先完成A级主体包保,并在全省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推进会上视频连线,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印发《县(市、区)包保干部工作手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明白卡》,以短视频、图文讲解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在全省率先实现31228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包保,并率先将包保数据清单上传国务院食安委,各级包保干部正密集开展督导,国务院食安办刊发了达州经验做法。
强化监管执法
打造层层布防安全防控体系
一年来,我市坚持将抽检监测作为发现问题的第一道关口,完成年度食品抽检10369批次,问题检出率3%,开展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319件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春雷行动2022”、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长江禁捕打非断链”等专项行动,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开展集中整治,全市累计排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5万户次,立案956件,处罚没款567万元。
扭住重点关键
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一年来,我市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服务规范》,创新配备学校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1537名,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率达100%。聚焦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农村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登记备案率达100%。聚焦粮食购销领域市场秩序整治,累计查处涉粮案件30件,处罚没款75万元。聚焦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对入达的1827批次、4479吨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全市未发生因进口冷链食品导致的疫情传播事件。
着力夯实基础
带动推进食品安全整体提升
一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白酒品质提升工程、肉制品质量提升行动,指导4家白酒企业、12家肉制品企业试点建设追溯平台,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将主城区农贸市场管理纳入全市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推动开展《达州市城镇农贸市场管理条例》立法,着力解决农贸市场监管深层次、制度性难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运,日处置能力达80吨,有效防止废弃油污回流餐桌。
凝聚多方合力
加快构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一年来,我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超市、放心餐厅自我承诺活动,压紧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
延伸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员职责,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打通基层监管“最后一公里”。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全市受理食品类投诉举报3095件,为消费者挽损487万元。大力开展保健食品“五进”“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创新开展“食安同行、寻味达州”“你点我检”等活动,推行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闫军 周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