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分局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集“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支撑服务”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不断优化监督管理,完善执法责任体系,全力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连续四次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县级公安机关唯一连续四次获此殊荣单位)。
一、系统部署,铺设法治公安建设“高速路”成立执法管理委员会,加强对执法工作情况的整体掌握和对重大执法问题的综合研究,创新形成“执法管理委员会为统筹,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牵动,基层案管室为支点”三级执法联动管理体系。深入落实《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大力发挥建议热线和警务服务评价系统作用,充分听取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建议,构建高效、便捷、公正、透明的“阳光警务”新机制。
二、精密工序,架设执法监督管理“探照灯”。健全完善法制审核制度,出台“两统一”文件,确保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在办案任务量大的执法勤务机构和派出所推行专(兼)职法制员制度,实现刑事案件、行政案件质量“双提升”。加强执法源头监督,出台《受立案改革工作制度》、《警情案件流转“三清”工作指引》、《执法工作指引》、《执法手册》等,为民警提供操作标准。改进执法监督模式,每月常态开展执法巡查,每季度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并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公安执法工作,每半年出台执法“白皮书”研判分析全局执法状况。
三、科技赋能,建设执法流程监管“智能仓”。围绕“警情、案件、卷宗、财物、场所、音视频”六大要素,对接处警、受立案、执行等执法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面实现执法管理智能化。设置统计查询常用指标,实现对执法数据的智能统计分析,推动执法数据全量汇聚融通,建立了全局执法质量参数及规范执法指数体系,实现对全局执法质效的整体把控和常态管理。执法精细化管理系统与警综平台联动,向办案民警和法制部门发送提醒、整改信息,实时推送预警到责任人,节约时间成本。通过智能化管理,分局案件受理超期数同比减少84%,立案超期数同比减少75%,审讯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关联警综率保持99%以上。
四、多元驱动,拧紧执法权力运行“责任链”。创新推行“一把手”专题述法评估制度,分层分级落实各业务警种、各基层部门、各执法岗位执法责任,明晰办案职责、规范执法执勤、严格执法标准。落实领导干部干预执法办案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实公安机关属地责任和警种部门主管责任“双落实”。近两年来,分局无领导班子成员因执法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或者受到纪律处分,无民警因执法问题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辞退、开除,无行政败诉、撤销案件。
五、制度保障,筑牢执法机制体系“铁篱笆”。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一体化建设,建成集办案区、案件管理区、指挥研判区、涉案财物管理区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打造“高效、安全”的执法办案模式;创建办案、案审民警“双侦双办”智慧案审模式,实现对案件的全流程跟进指导、审核把关和监督管理。以“做强专业、做实基础”和“分级分类分段集中办理”为原则,推进刑事侦查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体循环”,明晰专业警种与派出所管辖分工,建立起集约规范高效、资源手段高度集成共享的刑事侦查办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