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到来之前,居住在通川区马踏洞柏林口小区的居民丁有军一家如愿以偿搬进了安置小区,与丁有军一起喜迁新居的,还有该片区900余户拆迁户。据了解,为了城市规划发展需要,该地原有的2800余户居民由政府统一为其重新安置住房,历经4年时间,柏林口安置房小区终于建成,今年8月份,安置房小区居民开始陆续入住。
安置房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为着力解决安置住房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问题,按照“分类处置、积极调度、优化机制”的工作计划,我市通过组专班、督进度、清存量、控增量等具体措施,对全市剩余16个未完成安置的项目开展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确保各项安置工作顺利推进,全力实现被拆迁群众早日入住新居。
12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柏林口安置房小区看到,十几栋新修的高层楼房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绿化带景观错落有致,停车位划线规范整齐,休闲座椅、游步道、电梯、安防等基础设施齐全,小区内还开有生活超市,漂亮、整洁、崭新的小区面貌让人眼前一亮。
“告别在外租房的日子,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今年8月份搬进来,三室一厅的房屋,朝向好阳光充足,水电气配套齐全,一家人住进来幸福感满满。”丁有军笑呵呵地说。
不仅要老百姓搬得进,还要住得好。“为了保障被安置群众的基本居住条件,所有安置房都按照‘拎包入住’的标准进行建设,房屋内部装修诸如水电安装,墙面和地面的粉刷、瓷砖铺设,以及厨房、卫生间的基础装修等,总体上对房屋进行了简单装修,让大家一进家门就能居住。”安置房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夏立志告诉记者。
据柏林口安置房小区社区工作人员丁英介绍,今年3月份小区居民通过抓阄的方式分配房源,小区现有12栋共2800余户居民,目前完成房源分配的居民有1400余户,截至目前,已入住了900余户居民,后续的房源分配和入住办理都在进行中。
随后,记者来到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及莲花湖西片区的在建安置房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高层楼房已具雏形,顶着寒风,一些施工人员正在安装地下车库入口的雨棚以及小区围栏墙面装饰,现场施工氛围浓厚,到处可见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
“目前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已经完成95%,其余附属总平、绿化、强电、天然气正在施工,自来水安装下周将进场施工,总体建设力争在明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该项目负责人廖德权告诉记者。
堵点在哪里,解决问题的推手就跟进到哪里。今年,我市特成立了“安置房建设进展缓慢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研究拆迁安置模式、统筹安置房建设的资金保障、建设推进、还房安置、不动产登记办理、信访维稳等工作。本着“清库存、控增量”整治原则,我市从源头上控制新增市本级安置房,对市、区两级征拆体制进行调整和梳理,完善了市本级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机制。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探索采用分批分期支付等方式,保障建设资金充足。同时,各市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对16个安置房项目制定了专门的工作联动机制,减少前置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推行“容缺”办理,全力保障安置房规划、建设、安置、不动产权证办理等工作高效开展,力争实现安置房项目“建成就验收,通过即安置,交房就办证”的达州速度,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此外,为提高工作效率,我市围绕整治工作目标,建立专项整治工作任务表,将16个安置房项目分为建成未安置、在建未安置、待建未安置、待明确安置模式未安置四大类进行分类处置,按照整治工作目标,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强化整治过程管控,确保完成既定目标。
从低矮陈旧、环境脏乱的老建筑,到整洁美观、配套齐全的高层住宅……随着一栋栋安置房拔地而起,一幅幅幸福美好的安居图在达城徐徐展开。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紧围绕专项整治方案要求,把安置房建设质量放在首位,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推进安置房建设,真正把安置房项目打造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让群众不仅住上新房好房,还能感受到有房的喜悦、回家的幸福。(王彦力 韩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