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年有形象,两年上台阶,三年创成国高”的战略部署,作为万达开区域创新中心主引擎,达州高新区勇担使命,向“国家高新区”称号发起冲刺。
一年来,达州高新区在我市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中主动担当作为、彰显“高”“新”形象,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高位推动
不断凝聚创建合力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在推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近年来,国家及省级层面相继出台专项政策支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并明确支持符合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省级高新区加快“以升促建”。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双园双驱”战略,鲜明“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导向,明确提出“一年有形象,两年上台阶,三年创成国高”的战略部署,高规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兼任达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同时,研究制定《关于支持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措施》等专项政策,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高起点编制园区《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达州高新区管理运行机制,汇聚全市优质创新资源,园区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市科技局副局长乐敏表示,在机构及人员保障方面,全力支持园区聚焦主责主业,整合职能机构、提升管理效能;在资金保障方面,市财政每年设立创国高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支持园区创新发展。同时,在土地指标、创新资源布局等方面也给予了充分保障。
集聚资源
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
达州在推动创建过程中,始终牢记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立足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着重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
达州高新区产业园区及相关龙头企业已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形成常态化合作关系,在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质合作,推动创新成果高效产出和转化。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71家,创新创业服务平台53家,并获批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逐渐成为川东北地区颇具活力和人气的创新高地。数据显示,近三年园区已累计实施省、市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71项,向80余家科技企业投放贷款7.4亿元。涌现出瓮福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世界最大最先进的PPA净化磷酸装置”等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典型案例。
“为加强全链条育成体系建设,我们通过建立平台链、服务链、融资链优化双创生态、升级孵化体系、提高孵化能力,构建起了科技主管部门、孵化器建设运营主体、创业者与科技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科技金融、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孵化器发展促进体系。”达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负责人说。
“为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加大经费投入激励机制、知识产权奖励保护机制、高企培育、平台搭建奖励机制,全面推广科技创新券、天府科创贷等,编制科技计划申报指南,积极开展区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技术支持,为全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达州高新区科创办主任王春燕说。
聚焦发展
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打造成渝地区北翼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关键,重点要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达州高新区立足实际,重点发展以高性能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的现代产业体系,并配套发展通用航空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新材料产业园已集聚玄武岩纤维上下游产业企业30余家,玄武岩纤维产业在全国率先实现工艺链完整产业布局;已开工建设的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将带动园区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依托蜂巢能源、瓮福等龙头企业,未来将建成全国最大锂离子电池磷基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数字经济产业方面,已建成川东北唯一的川东大数据中心,可为万家企业“上云”提供服务,园区生产的手机光学薄膜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正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数字经济集聚区。同时,通用航空产业园区、秦巴物流园区等特色园区也正加快建设。
“园区规划建设包括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动力电池组装生产线和产业链相关配套项目,公司旗下智储能源和章鱼博士等产业板块将联合蜂巢资本及其他产业链合作伙伴,深化‘产业链+基金+零碳+智能制造’的模式创新,努力打造零碳园区。”蜂巢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做优环境
不断汇聚发展动能
“硬实力”的增强更需要“软环境”的提升。
达州高新区积极探索扩权赋能,为提升园区管理效能,单独成立了对口服务企业的正科级事业单位——达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构建了“招引—落地—建设—投产—培育”闭环式服务体系。
同时,强力推进投资项目“联合评估+联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全程代办制”服务以及“容缺审批”“承诺备案制”等改革措施;积极开展“企业最不满意的10件事”等专项整治;全面实施规范网上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最多跑一次”等改革。
截至目前,企业投产效率提升20%以上,招引项目落地率达97%,做到了企业开办零成本、要素保障零距离、审批服务零延迟、政策执行零折扣。民营经济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二。
与此同时,园区在对外开放合作、区域协同联动、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均取得巨大突破,具备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基础和条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看!已向世人展现崭新面貌的达州高新区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国家队”阔步前行。(刘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