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作为最能承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最直接、最灵活地深入农民群众生产生活。
近年来,我市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修更多更好的路,开通更多更安全舒适的客车,提供更快更便捷的物流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交通发展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因成绩突出,我市先后建成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6个,并于今年11月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
如今,一条条通村入户的公路让农业农村升腾起发展的新希望,也让广大农民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织好农村交通网
近日,在渠县清溪镇新田村产业路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对路面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加速产业发展。
“我们施工单位于11月初进场施工,已完成路基垫层施工,我们将加快施工进度,尽早地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北京建工市政集团一公司技术总工王汪锁说。
像新田村产业路这样正在加快修建的农村公路在达州还有很多。
为持续改善农村交通出行环境,我市以空前力度推动“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织好农村交通网。
空前推动力领航“四好建设”行动——
市党代会高位部署,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安排,市委书记、市长逢会必讲、下乡必看、一线必督,市委组织部部长月部署,市级交通部门周调度。人大出台决定支持,政协评议现场检阅,纪检监察跟踪护航,相关部门保足要素。全市目标绩效6分专项考核、动态监管。
空前保障力护航“四好建设”行动——
坚持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全市引进社会资本、银行合作贷款以及政府债券融资42.27亿元。投入899万元建设市级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每年足额投入2672万元市级养护补助经费,统筹安排520万元支持农村客运发展。对成功创建国、省示范县的,分别给予800万元和400万元奖励。开展“人人当路长·双月大比拼·建设品质路”行动,推动“路长制”变“路长治”。
空前战果力续航“四好建设”行动——
大力推动“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新改建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622.4公里,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2.6万公里。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创建“金通工程”样板县1个,农村客运站增至255个、班线增至457条,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440个,开行川渝毗邻县公交线路8条。“1部筑路历史3个公路文化馆5首交通之歌”充实升华“甘当巴山新愚公”精神内核。
在高规格推动下,一个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断从设想,到规划,到开工,到加速建设,到良好运用、管养,农村路网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变化。
更令人振奋的是,十四五期间,我市还计划投入资金110亿元,新(改、扩)建农村公路370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2500公里、新建农村铁索桥改公路桥11座,建成“布局合理、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城乡一体”的农村公路网。
铺就幸福新坦途
修好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达州“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地区带来了人气财气,凝聚了基层民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保障。
一条条农村公路让村民出行更便捷——
“以前去百节场镇需要半天的时间,现在半个小时就回来了。”达川区百节镇乌梅山村村民杨长良谈及村里公路的变化欣喜不已。从半天到半个小时,得益于村里道路的改善。“现在公路修到屋门口,买的东西提都不用提,放到车里直接就拉到屋里来,方便多了。”杨长良说。
一条条农村公路让产业发展更兴旺——
以前,万源市铁矿镇泥溪沟村只有一条在山崖边开出来的碎石路通往场镇,道路崎岖不平,还时常有山石滚落,村里毫无产业可言。近年来,通过修建农村公路,阻挡数代人的山门终于打开。
村民史廷锋正是依托交通的便利,在家乡开起了养殖厂。如今,已养殖生猪1000余头,年收入达上百万元。“平时用的饲料等物资能进来,生猪也拉得出去,回家发展产业我们很安心。”史廷锋说。
一条条农村公路让农村风貌更美丽——
在巴山大峡谷内环线,只见一条公路如丝带般盘旋在秀丽巍峨的高山上,发夹弯连环,蜿蜒曲折,将山间景点串联起来,一步一画、十步一景,美出了新高度。这条路先后被评为“全省最美农村路”和“全国最美乡村路”,助力了巴山大峡谷由“贫区”变“景区”,也带动了9万余名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
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农村物流等,繁荣一个个乡村。
大道通衢绘新篇,坦途如虹惠民生。如今的达州乡村车流穿梭,乡道间客流如织,蜿蜒的四好农村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坦途”。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做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更多力量。(韩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