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公安机关大有可为。达州公安勇担使命、攻坚克难,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牵引,不断延伸服务保障触角,强化涉农违法犯罪查处、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排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为乡村编织一张“安全网”
在通川区罗江镇,开展农村治安巡防是派出所民警的日常。罗江镇有神剑园、515艺术创窟、金凤村等旅游景点和农业产业园区,罗江派出所安排专门警力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及时查处违法犯罪行为,治安状况越来越好。
记者发现在金凤村的重要路段以及大多数村民的房屋外墙上,都安装上了监控摄像头。“这是我们实施的‘雪亮工程’。”罗江派出所民警杨洋介绍,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与罗江派出所抓住推进“雪亮工程”的契机,在主要路段、重要场所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同时鼓励农户在自家或房屋外墙上安装智能监控设备,为乡村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安全网”。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位于凤凰山中段,拥有人口5000余人,以盛产青脆李而闻名。目前,青脆李种植面积3500余亩,年产300万公斤以上。今年初,双鱼湖社区两果农因土地纠纷发生争吵,矛盾纠纷不断激化。凤北派出所民警赶到后耐心劝说,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每到青脆李采摘季,果农与采购商及物流公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我们协调处理不了的矛盾纠纷,派出所民警会及时来到现场和我们一起处理,基本都会圆满解决。”双鱼湖社区纪委书记张翠说。
无论是“雪亮工程”的纵深推进,“农资打假保春耕”等工作,都只是达州公安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
从“局外人”变成“家里人”
12月9日一大早,万源市石窝镇番坝村驻村书记向智开着车,直奔一个小龙虾养殖基地考察。“我们已经考察了几个小龙虾养殖基地了,争取发展更多产业项目,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增收。”
明年,番坝村准备实施50亩稻田养殖小龙虾计划,该计划成功后,能让番坝村300多位村民提高收入,目前已筹措资金30万。这段时间,向智一直在为这个项目奔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今年,达州公安选派了76名民警挂职未设派出所的乡镇及驻守乡村履职“第一书记”,向智也是76人中的一位,无论是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提高村民收入还是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上,都能见到这76名驻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一心为了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认可,让这些民警真正从“局外人”变成了群众的“家里人”。
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我们村组道路窄,外地来的收割机进村困难,辖区民警总会提前来了解我们的集中收割时间,在关键重点路段指挥疏导交通,确保车辆安全畅通……”宣汉县大成镇马潭村村民老罗说。
每年的8月,是秋季稻谷的收割季节。结合乡镇农村季节性特点规律,全市公安交警、治安部门联动辖区派出所、网格员、社会治保力量等护航“秋收”,前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群众集中精力投入“秋收”。今年“秋收”期间,全市共排查交通安全隐患170余处,就地化解涉农矛盾纠纷90余起。(林海 闫军)